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武皇帝当年也曾溺死了义军共主小明王!我不否认自己地私心,可是,你们也不能否认,我的私心恰好与当前的局势相契合。”楚钟南答道。
“哼,大人既然如此直白,我等也是无话可说。可是,大人又怎么知道李自成进入京城之后,会站不稳脚跟?他的百万大军,可远非腐朽的京营可比!如若他紧守北京城,你东北大军又能奈他何?你又如何敢担保胜利?”黄宗羲问道。
“那刚刚顾先生又为什么敢断言李自成会祸害京城百姓?”楚钟南微微笑了一下,没有回答,反倒是反问了顾绛一句。
“……”
“李自成现在节节胜利,本身的学识和见解,还有气度却都跟不上,造就了他一种暴发户的心态……再加上他军纪不佳,整个军中都弥漫着一种以为得了北京就等于是得了天下,就可以开始享受的浮躁心态,所以,我才敢说,入京之后,李自成的大军肯定会跟京城的达官显贵,甚至是老百姓产生冲突。而且还会是非常严重的冲突。他在北京站不住脚!”看到顾绛没有回答,楚钟南又微笑着说道。
“……”
楚钟南的话让黄宗羲三人再次陷入沉默。以百姓的痛苦为筹码,楚钟南的这种想法让他们极为反感,可是,同样的,楚钟南说的也对,不让李自成跟那些达官显贵们冲突起来,因为东北军曾在朝鲜推行土改,那些达官显贵、缙绅地主们对东北的恐惧恐怕还在对李自成的大军之上。楚钟南如果真的就这样出兵,在跟李自成交战的同时,也确实很容易受到来自后方的达官显贵还有缙绅地主们的掣肘,正逢乱世,那些地方豪强手上也各自有着不小的实力,一个不好,东北军说不定就会战败。到那时,别说进取中原,楚钟南恐怕真的还要担心连现在的地盘儿能不能保住了。可是,即便明知楚钟南的话不错,三人依然感到心里极为不满。
“笃笃笃!”
楚钟南淡淡地看着眼前的三人,也不理会旁边路易的眼神,只是等着对方最终的反应。而就在这时,一阵敲门声却响了起来。
“进来!”
随着楚钟南的吩咐,办公室走进一个人,这是王禄儿就任辽宁之后,下面为楚钟南新选的秘书。姓张名季元,三十多岁,为人也十分稳重,更重要的就是,此人出身小北荒,“政治素质”过硬。
“有什么事?”张季元进来之后,楚钟南问道。
“这……”张秘书看了一眼黄宗羲三人,略略顿了一下。
“没关系,说吧。”楚钟南摆了摆手,说道。
“是,大人。”既然楚钟南都无所谓,张季元自然也没什么意见,当下便说道:“大人,山海关吴三桂派人请见!”
第二卷 东北三国志 第两百一十七章 北京的援兵
自成百万大军直指北京城,整个关内,莫可与之争锋与北京城相距不远,若是骑兵,几天之内便可以直达。所以,面对李自成的压力,吴三桂一直胆战心惊。这还不算,最重要的是,他的部队是目前唯一一支没有被楚钟南的东北军所收服的关宁军。而跟关内不同,直面东北的他对东北军的实力有着最为深刻的认识。想想满清曾经可以对抗几乎半个大明的实力都被东北军打垮,还有大明最后的精锐也几乎尽被楚钟南接收,还有对方跟满清对峙的时候所训练的那一支支军队……吴三桂明白,他必须在李自成和楚钟南之中选择一个投靠。否则,等李自成占领北京城之后,他就会被来自南北两方的压力彻底碾成粉末。
可是,到底投靠谁呢?
大明已经不用说了。李自成现在大军百万,连战连胜之下气势如虹,并且即将打破北京。只要北京城一破,李自成就可以顺天应人,建立一个属于李家的王朝。到时候,肯定会有无数的人向其投效,希望能沾上新朝的光,混一个开国勋贵当当,只要政策得当,李自成必然实力大涨。可是,李自成一个大字不识的泥腿子都能占领北京,夺取天下,雄踞东北的楚钟南又岂会没有想法?没错,李自成有百万大军,可是,这百万大军之中有多少水份?而楚钟南不同,自建立小北荒开始便与满清对抗的楚钟南,手下几乎全都是精兵强将。一直没有消息地洪承畴、他吴某人的舅舅祖大寿、还有几名原本的边镇总兵,再加上楚钟南手下原本就有的沃尔姆斯、孔有德等有名的将领……哪一个不是身经百战?这也就罢了,吴三桂最为忌惮的,就是楚钟南手下的水师。当年,李惟鸾能带水师袭扰山海关,也就能带水师再入场南一些……他如果投靠了李自成,日后必然要与李自成合兵进攻东北。到时候,只要李惟鸾从水路出击,截断了他们的粮道,纵然李自成率领百万大军一起出击,恐怕惟有饮恨一途。而且吴三桂敢肯定,就算他投靠李自成之后又提醒了对方,那家伙也肯定挡不住李惟鸾地进攻。当初陶继智被李惟鸾一通大炮轰得连敌人的影子都没看到就吓不迭的跑了,李自成的那些泥腿子兵也绝不会好到哪里去。何况,几百上千里的海岸线,百万大军也不够用啊。
但是,如果投靠楚钟南,人家会不会收呢?就算会收,山海关也必将成为日后与李自成对敌的前线!他手下的这数万大军必然死伤惨重,而且,东北还施行什么土改,吴家的基业这么大,他怎么能答应让对方给分掉?当然,这些都还只是其次,关键是自从楚钟南占领东北以来,就没有跟他进行过一次接触。这种做法很显然不是一个志在天下地~雄所应取的。毕竟他吴三桂还有大军和雄关在手,如果能说服他投降,可以去掉东北军入关地障碍和不少的麻烦。可是,楚钟南就是一直没来找他!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吴三桂很心虚。对李自成,他还有凭借雄关对抗一时半会儿的信心,可是,对楚钟南,他打心底里提不起什么勇气。
所以,他派使者前往沈阳求见,希望能探一探楚钟南的态度。即便这种试探似乎已经有些晚了。当然,在派人前往沈阳的同时,出于一种投机者的心态,吴三桂另外还派人前往北京附近等着李自成的大军。“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只是后世人们常用的做法。
而就在吴三桂打算两面下注地同时,即将直面百万大军进攻地北京城内,却也正发生着不少的事情。
……
“皇上,赵长山回来了,就在外面!”
王承恩轻轻地走进了祟祯的书房,小声地说道。自从李自成连战连胜,朝廷却已经无能为力之后,樂祯已经失去了上朝地兴趣。这位可能是大明朝最后一位天子的可怜皇帝每天只是孤独地坐在寝宫的书房里,直勾勾地眼神看得人心里直冒寒气。王承恩很是心疼,可是,他一个太监又能有什么办法?除了督促京营各部加强防御,他什么也做不了。可是,京营是什么货色他又岂能不清楚?对大军压境都有将官到妓院寻欢作乐的军队,这种督促根本就没有什么用。
“他有什么消息?”大明恐怕真的要完了。此时的祟祯,两眼深陷,颧骨高耸,头发散乱不堪,身上只是随意地披着一件龙袍,整个人都显出一种死灰的气息,让人不愿接近。即便是还在说话,也让人感觉不到一点儿生气儿。
“他要亲自跟您说。”王承恩有些心疼地看着这个自己看着长大的皇帝,深深地低下了头。
“那就让他进来吧。”祟祯的嘴角抽搐了一下,有些森然。
“遵旨!”
王承恩不敢怠慢,转身就小跑了出去。祟祯现在晚上常作噩梦,梦到李自成率军杀进了皇宫,梦到那些造反的泥腿子在皇宫里奸淫掳掠……噩梦导致失眠,神经也极为脆弱,只要一听到稍大点儿的声响,他就会以为是李自成杀进了皇宫,会立即蹦起来,然后,就会有一大批的人倒霉。现在,为了祟祯,也同样为了许多人的安全,王承恩只是一个人在伺候着这个皇帝。
……
“皇上,奴婢回来了。”
赵长山在王承恩的引领下走进了书房,看到樂祯的模样,尽管已经有王承恩前面的嘱吒,他还是吓了一跳。不过,终究是见过世面的人物,他很快就平复了自己的心情,转而曲膝
跪了下去。
“那些人怎么说?”樂祯面无表情地问道。
“皇上,奴婢幸不辱命!”赵长山答道。
“果然如朕……嗯?”樂祯本来想说果然如朕所料,可是,旋即,敏感的神经让他回味了过来,整个人就像是一只觅食地饿狼一般,倏地从御座上站了起来:“你再说一遍?你说什么?”
“皇上,奴婢幸不辱命。登州总兵刘泽清答应出兵救援京师了!”赵长山再次低头叩首,樂祯现在的模样让他想起了传说中的恶鬼,既可怕,也可怜。
“刘泽清?你说刘泽清答应出兵了?”仿佛是听到了什么天籁之音,也仿佛觉得这不可信,樂祯又急声问道。
“奴婢不敢欺君。只是……”赵长山抬头看了一眼樂祯,又低下了头去,欲言又止。
“只是什么?还不快说!”王承恩急急说道。希望,总算有希望了!自从李自成连战连胜,百万大军直指京师以来,樂祯就不断的派人四处求援。可是,卢象升死了,洪承畴败在了东北,至今下落不明,孙传庭也死了,贺人龙更是早就被杀,左良玉白眼狼儿一个……整个大明,根本就没有一支军队愿意来京城救援。眼见着北京就要这样被李自成攻,前往山东的赵长山却说刘泽清愿意出兵。这是什么?这是救命的稻草啊。不管有没有用,都要抓住。
“皇上,只是刘泽清他……他要价太高。”赵长山又一次低下了头去。
“要价太高?他要价?他要什么价?”樂祯先是一愣,继而暴怒,抓起案头的笔筒猛得就朝赵长山掷了过去,“混蛋。都是一群乱臣贼子。要价太高?救援君父,乃是臣子的本份,就是拼了命也是应当,他居然还敢要价?他凭什么,他凭什么……”
“皇上……”看到被笔筒打破了额头地赵长山,再看看暴怒的樂祯,王承恩忍不住大声吼了一声。他知道祟祯性子易怒,可是,现在这个时候,能有人愿意来救援已经是万分难求了,哪还管什么要价不要价?那些地方的总兵将军有多难对付,他虽然没出过京,却也心里清楚。赵长山还不知道是费了多大的功夫才劝动了刘泽清,祟祯却把这个功臣的头打破了,这会让人寒心啊。
“……”樂祯的咆哮被王承恩的吼声生生的震断了,他有些呆痴地看了一眼这个最亲信地大太监,又看了一眼额头鲜血直流,却跪在那里不敢擦拭的赵长山,终于稍稍恢复了些清醒,知道自己错了。可是,自视为主人,他不可能向一个太监道歉,而且他也急着想听听刘泽清到底怎么样才肯出兵,所以,他只是略略地顿了一下,便无视赵长山地伤口,又重新坐下,拿起了皇帝的架子:“说,那个乱……那个家伙到底有什么条件?”
“回禀皇上,刘泽清要国公之位,另带纹银百万!”赵长山低头答道。
“你说什么?”樂祯再次暴怒而起。不过,这一次,他终于没有再乱扔东西,只是,原本煞白的脸色却因为怒气而成了酱紫一片。
“百万纹银?他怎么不去抢?”国公之位也就罢了,可百万妨两上哪儿去找?愤愤地咬着牙,王承恩也怒声问道。
“刘泽清说,此次出兵,生死难知,所以,他必须给麾下的将士们一个理由。当年,楚王、福王因为不舍家财,最终,城破之日,不仅全部被逆贼抢走,自己也被乱民所杀,或是烹煮而食!他希望皇上能拿出巨款,一来是为了鼓励手下将士;二来,这样也可以吸引得各地原本不愿出兵的将领,这样,只要到时他能抵挡一时,各地将领看到京城可以守住,甚至是战胜闯逆的希望,为了京中财富不被逆贼所掠,乃至分一杯羹,也必然有很大的可能会蜂涌而至,那时,京城才会真的安全!他也不会犹如现在这般,就像是飞蛾扑火。”赵长山依旧是低着头,只是说道。
“国库早空,哪有那么多钱去奖赏军士?”不可否认,赵长山说地是个理由。祟祯和王承恩都不懂军事,可是,他们知道各地将领对财富地渴望是多么的热切。虽然赵长山转述的这个理由有点儿牵强,可是,在这个关头,有希望总比没希望强不是?
“奴婢也是这样对刘泽清说地,可他说……”
“他说什么?”祟祯急问道。
“他说京城的达官显贵别地本事没有,捞钱的功夫一流。皇上地国库虽然空了,可大明的内库从来都很丰实。”赵长山低声说道。
“他可恶!”
祟祯再次咆哮。
“皇上,刘泽清还说,如果皇上答应,赏钱可放在京城,他自带将士来取。”赵长山又接着说道。
“你说什么?他自带兵来取?”话里有歧义。可是,配合着目前的情景,很显然,刘泽清这个自己带兵来取的话绝不是挑衅。毕竟,李自成压境,这个时候带兵来取,就要直面那百万大军,不可能是想向已经风雨飘摇的北京发动攻击。除非……
“刘泽清已经投靠了李自成那逆贼?”樂祯突然道。
“奴婢不知道。不过,奴婢知道,以京营的那些人马,纵然没有人里应外合,也挡不住闯逆的大军。所以,闯逆应该不会多此一举。”赵长山答道。
“皇上……”赵长山说的有理,于是,王承恩向樂祯使了一个眼色。
第二卷 东北三国志 第两百一十八章 投“桃”报李
祯其实早就已经存了决绝的心思。事实上,孤立无~人百万大军,他也不可能不决绝。
可是,人在绝望的时候,如果有其他人愿意伸出救援的手,那么,这个人也未必愿意就这么死去。祟祯就是这种情况。原本,他接连发出的那些命令各地官军前来救援的诏书没有任何响应之后,他以为自己已经到了末路,可是,刘泽清却突然表示愿意伸出援救之手,这使得他心底的那丝不甘再次冒了出来。自从继位以来,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中兴之主,可事实却让他的这种愿望变得支离破碎。他不是笨蛋,他知道自己犯了许多错,可是,他却不愿意承认。更多的,他把错误都归咎到了那些尸位素餐以及只会争权夺利的大臣们身上。他一直认为,如果不是那些人蒙蔽了他,大明还不会落到今天的地步。
然而,现在,就在他打算认命的时候,刘泽清却表示愿意过来帮他一把。虽然对方提出的条件实在是让他感到极为不悦乃至是愤怒,可是,在这个关头,什么不可以谈?刘泽清说的对,那些大臣别的本事没有,捞钱的本事却是一流的。这些人一个个都只知道损公肥私,他又凭什么去保着他们?何况,现在李闯大军压境,他自己都快大祸临头了,还顾得了那些祸国之臣么?
有了这个心理,赵长山走后,樂祯跟王承恩没有商量太久,便同意了刘泽清的条件。接着,王承恩便造诉赵长山,让他赶紧通知刘泽清派兵来援。因为,李自成的大军已经十分接近了。如果不是刘泽清所在的登州距离北京距离也不算特别远,他们恐怕就是答应了刘泽清的条件,也无法等到对方地救援了。
而之后,在樂祯和王承恩热切的欺盼中,樂祯十七年正月初八,天津港口迎来了一支船队。上百艘各式船只运载着一万多人的大军迅速的登岸,并且又以最快的速度前往京城赶去。不久,正月初十夜里,当李自成率军攻克保定的时候,这支大军在京营提督、大太监曹化淳的接应下,顺利地在北京城郊驻扎下来。
……
“北京城果然繁华!”
曹化淳是个名人。不过,对楚钟南来说,这位大名人是因为后世大导演徐克所导演的《新龙门客栈》而为人所熟知,武打明星甄子丹的古装太监扮象也确实是颇为英俊。可是,也幸好不是他亲自来北京这一趟,否则,见到真实地曹化淳之后,他肯定会大为不满。这个在后世被定性为大奸大恶,并且武艺高强的大太监,其实只不过是一个身材高大些的老头儿罢了。事实上,曹化淳幼时家境寒微,受“近君养亲”风气的影响,十二三岁左右便已入宫。因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在宫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诗文书画,样样精通,深受司礼太监王安赏识,倚为亲信。后入信王陪伴侍奉为五皇孙地朱由检。天启初年,太监魏忠贤得宠弄权,害死王安,曹化淳受牵连被逐出北京,发配到留都南京待罪。根本就没有电影里那样手握大权,对大臣生杀予夺,甚至还可以随意书写圣旨的能力。而且,祟祯继位之后,曹化淳被从南京召还,负责清理魏忠贤时地冤假错案,还平反昭雪了两千余案。因办事得力,深得崇祯皇帝的信任和倚重。
而因为颇通武事,崇祯十一年地时候,他便出任司礼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总提督京营戎政。
原本的历史上,远在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前数年,他便因为身体原因而告老还乡,所以,甲申年,李自成和清军先后攻陷北京城,与他已经没有任何关系。可是,不知为何,顺天府文人杨博,宛平文人杨时茂等人却分别写文章骂他曹化淳“开门迎贼,贼入城,挺身侍从,今清入都,又复侍从,此卖国乱臣,虽万斩不足服万民心。”
曹化淳与东林党交好。不能排斥那些出身东林地奸人。固然有错。但是他确实是为人忠厚。也并没有其他恶迹。竟然也遭到文人地污蔑。蒙“开城纵贼”之冤。并且从此留下了大大地恶名。不能不说是极为冤枉。
“繁华如此。却也难当闯贼兵锋。京营不堪。北京防务日后就要拜托刘公爷了。”因为楚钟南地到来。历史产生了偏差。如今地曹化淳也并没有告老。也就照样留在了京城。这位老太监深得祟祯信任。但是面对李自成气势汹汹地百万大军。也是心肝儿乱颤。如今刘泽清到了。他终于松了一口气。虽然他也从王承恩那里得到消息。刘泽清地到来代表着京城会有一些达官显贵遭殃。说不定其中还有不少是跟他交好地东林党人。可是。这又如何?了地援兵。也总比让他带着战斗力微弱地京营独自面对李自成要好不是?何况这一万多人还是出自山东地精兵!本来。他还担心刘泽清看李自成势大。暗地里投靠了过去。这次来是做李自成地内应。可是。如今刘泽清只带了百八十个人就进了城。却把大军留在城外军营。这种态度让他放心不少。同时也暗暗钦佩。难怪这人敢在这个时候出兵救援京城。这份胆气确实不小。
“曹都督客气。刘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