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斯拉夫兴亡-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念头。
  应该说,引起*的直接原因则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是官僚主义者独断专行,滥用职权,引起工人要求企业领导人承担责任或要求撤他们的职;有的则是工人要求企业领导人改善劳动条件和增加工资,等等。
  *最常见的导火线是工人对收入的分配不满。据统计,克罗地亚共和国1979年发生了31起*,1980年发生了50起*,其中由于对收入的不满而引发的*次数占这两年*次数的78%和84%。伊万?雅科波维奇:“工人*的基本原因”,《我们的课题》(Nae teme)1981年第7~8期,第1054页。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6)
工人*次数最多的部门是建筑业,其次是纺织业、五金工业和矿业。这些部门的劳动条件一般都比较差。无论从地域的意义上说,还是从各个部门的角度看,大多数*并没有包括全行业或整个企业,也不包括全体工人。从持续的时间来看,大多是几个小时,超过一天的*较少,只有少数*持续几天或更长时间。从*的方式来看,60%以上的*发生在工厂或矿区内部,没有上街*。但是,由于*次数增多,参加人数也在增加,甚至出现了有组织有领导的*事件,*工人不仅提出了经济要求,而且也提出了政治要求。
  在南斯拉夫,政府当局对*一般采取宽容克制的态度。在政府当局与*工人对话和谈判之后,往往满足了工人的要求。当然,*终究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因此,尽管政府部门不去禁止或*,常常是努力劝阻和防止*。
  南斯拉夫工会联合会在对待*的态度上是有分歧的。有的认为*不合常规;有的认为是正当行动,是反对官僚主义的一种方式,是工人们表达不满情绪的方式。
  南共联盟认为,在法律上和道义上不能确认工人*的权利,但承认*是一种无法按通常途径加以解决的冲突,因而主张成立专门的机构,制定解决*的行为准则。南共联盟表示在原则上反对*,指出:“在我们的自治制度下停工不可能是解决问题和困难的途径”,而只会“取消自治的决策和推迟社会经济的进步”奈察?约万诺夫:《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国1958~1969年的工人*》,第230页。。
  南斯拉夫宪法不承认工人*的权利,1974年的联邦新宪法并未写入工人有*的权利。但是,*也没有被宣布为非法,而被看做是工人对那些侵犯他们合法利益和权利的不满与反抗。1971年第二次自治者代表大会上通过了《自治者法典草案》,规定在严格限制条件下*的合法化,但对*提出了下列限制性条件:*的决定必须在正式会议上通过,工人要在*前一个星期通知管理部门和区议会,以便成立仲裁委员会,未经许可的*应取消。1971年3月7日《新闻周报》(NIN)有关《法典草案》的报道和评论。另外,凡从事具有普遍社会利益的业务部门,如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海上运输、公路运输、邮政、电报和电话业务等部门的工人,以及在国防和机要部门工作的人员,没有*的权利。
  图7…5第二次自治者代表大会(1971年5月8日)
  1968年的*
  南斯拉夫最早的大学生抗议活动发生在1968年。当时萨格勒布市的学生因食堂伙食不好,开始示威*。
  20世纪60年代初期,随着南斯拉夫国内工人*事件的增多和知识界争论的加剧,学生们自觉不自觉地被卷了进去。1964年,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专业和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参加了知识界关于国内问题的争鸣活动。1966年12月,贝尔格莱德市几所大学的学生上街*,同警察发生冲突。当时他们正举行抗议*,反对美国在越南战争中轰炸河内。借这个机会,有的学生提出了与抗议美国侵越活动不相关的矛头指向本国政府的口号。1967年在萨格勒布也发生了学生与当地政府之间的摩擦。
  1968年上半年,在南斯拉夫爆发了名副其实的*。6月2日,贝尔格莱德大学生开始示威*。几天之后,*示威活动扩大到萨格勒布、卢布尔雅那、萨拉热窝等地的著名高等学府,形成1968~1971年期间群众性的学生*和示威活动。这次*的发生,既与青年学生情绪容易激动以及他们对社会上许多不公平现象不满有关,又受到同一时期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学生运动的影响。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7)
其中,贝尔格莱德的*最有代表性和规模最大。当6月2日该市几千名示威学生因与青年纠察队发生街头冲突,而列队前往联邦议会和联邦执委会请愿时,有人喊出了“打倒红色资本家”、“要求对话”等口号,警察闻讯赶来,用暴力驱散了*队伍,并逮捕了一些学生。
  第二天,学生们举行*,提出了如下要求:(1)改善生活和学习条件;(2)消除经济改革以来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中的严重不公平现象;(3)解决工人失业问题;(4)实现真正的自治。当3000多名学生从市郊进入贝尔格莱德市区时,被警察挡住,学生们遭到棍棒和催泪瓦斯的袭击。随后,党和国家派来的高级代表跟学生代表在大学中谈判,但未获得进展。接着,贝尔格莱德市《大学生报》和学生示威行动委员会发表声明,要求立即释放被捕学生,销毁有关他们的档案材料,召开联邦议会会议讨论学生的意见,解雇报刊和电台诽谤学生的有关工作人员,等等。
  当时,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系成为学生活动的中心,该系的花园被辟为自由论坛。学生们给自己的学校取名为“卡尔?*红色大学”。他们在校园的建筑物上挂出了“在各级实行自治制度”、“给每个人工作和面包”、“工人们,我们和你们在一起”,“打倒官僚”、“打倒社会主义王子”、“更多学校,更少轿车”、“不要相信新闻媒介”等横幅标语。
  6月3日,塞尔维亚共盟中央主席团和共和国执委会召开会议,一方面,支持大学生要求教育改革、改善学生生活状况与就业问题的要求;另一方面,认为解决问题的途径只能采取*的方式,而不能靠“骚乱和施加压力”,还指出敌对分子正力图利用这一运动。
  南共联盟最高领导机构也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学生运动问题。会后发表的声明支持大学改革,号召以更加*的方式解决问题,主张排除暴力和街头骚乱方式。同时,南共联盟和联邦政府有关部门联合成立了一个委员会,立即调查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满足他们提出的一些要求,并着手改革大学教育。
  学生们的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支持。多数舆论认为,这次*并不是要反对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和1965年开始的改革,而是反对改革中的官僚主义和官僚富裕阶层。绝大多数学生是自发地参加这一运动,并不是因为受到外来势力的唆使。
  6月9日晚,当*发生一周时,铁托总统发表电视讲话,表示同情和理解学生提出的要求,宣布他们所要求的正是党所要做的事,并允诺采取相应措施,惩处不称职的官员,推动改革。他号召学生们帮助南共联盟和联邦政府以及他个人解决社会问题,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他就辞去现任职务。铁托以他个人的威望结束了学生同政府的冲突,学生们开始复课,这次*宣告平息。
  这次学生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南斯拉夫的高等教育改革和整个改革运动。南斯拉夫学者在谈到这一事件时,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作出了积极的评价。有的学者认为,青年学生面临就业遇到的困难,容易引发严重的政治后果,于是出现了1968年的学生罢课。“大学生们的抗议反映了他们对国内经济状况和社会矛盾的不满”。尽管南斯拉夫的形形色色的敌人和自治的反对者们企图利用学生的不满来制造冲突和怀疑南共联盟的政治方针,但学生们的“自发愤懑事实上体现了积极的社会主义取向”佩罗?莫拉恰等编《南共联盟历史》(Istorija S*eza komunista Jugosl*ije),贝尔格莱德:共产党人出版社,1985,第444页。。有的学者指出,失业的增多,生产的停滞,自治制度发展的不平衡,经营条件的差异,同经济改革中的种种困难交织在一起,导致局势恶化、公开的抗议和愤慨,这就是1968年夏季贝尔格莱德、萨格勒布和卢布尔雅那等地大学生*示威的原因。布?佩特拉诺维奇:《南斯拉夫史1918~1978》,第574页。
  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人们对南共联盟内部一些人的*和以权谋私严重不满。从20世纪60年代起,南共联盟一些党员开始丧失过去的战斗热情和理想,利用手中的权力任人唯亲,收受贿赂,侵吞社会财富,损公肥私。60年代中期,南共联盟在其报刊上揭露了这类*现象,并开除了一批盟员。但是,由于共盟内成员之间不团结,党中央对这类*现象斗争不力,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这直接损害了党和社会主义的形象。
  6月*之后,南共联盟在7月全会上通过了关于改组领导机构的决定。全会决定由中央主席团取代中央委员会,禁止党的领导人担任政府的任何重要职务。全会进行了党内人事变动,旨在加速社会改革和经济改革,并强调那些在贯彻改革方针上犯有错误和裹足不前的官员,应免去他们的职务。
  1969年8月,南共联盟举行第九次代表大会,再次调整了党的领导班子,成立了由15人组成的南共联盟中央主席团执行局和由52人组成的中央主席团,有30多人第一次进入中央主席团,实现了党的领导干部年轻化。新当选的中央主席团成员中有24人的年龄在40~50岁之间,有12人的年龄在40岁以下,只有16人的年龄在50岁以上。同时,还实现了领导干部知识化,有48个成员受过高等教育,只有3个成员受过中等教育和1名成员是高级熟练工人。数据资料见〔南〕《共产主义者》(Komunist)周刊1969年3月14日刊登的文章。
  图7…6南共联盟召开第九次代表大会(1969年3月)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铁托之后的南斯拉夫联邦(1)
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1〗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南斯拉夫联邦对内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对外奉行不结盟政策。众所周知,它是不结盟思想的诞生地,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之一。在整个南斯拉夫联邦时期,它一贯坚持独立、自主、非集团的不结盟政策,为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团结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早在1956年7月,铁托总统、印度总理尼赫鲁和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南斯拉夫的布里俄尼岛上会晤。三国领导人都表示反对集团政策,他们对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在和平、进步和在平等基础上的国际合作持相同观点。这次会晤的结果产生了举世闻名的《布里俄尼声明》,由12条组成,涉及当时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些问题。这个文件肯定了1955年举行的亚非国家万隆会议的精神,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基础。关于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和发展,它的宗旨和影响,以及南斯拉夫联邦的贡献,参阅〔南〕拉?马特斯《不结盟:理论与当代实践》(LMates;Nesvrstanost;Teorija i s*remena praksa),贝尔格莱德:“诺里特”出版社,1970;〔保〕阿?安东诺夫:《南斯拉夫的不结盟政策》(А。Андонов; Югославската политика на необвързване),索非亚:“赫?博特夫”出版社,1982。
  图8…2不结盟运动创始人:铁托、纳赛尔和尼赫鲁
  在布里俄尼岛会晤(1956年7月)
  1961年6月,在开罗召开了不结盟国家筹备会议,提出参加会议国家的条件是:实行在和平共处和不结盟基础上的独立的外交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加入大国军事集团,不缔结双边军事同盟,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等。同年9月,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告不结盟运动的诞生。这次会议有28个国家(亚洲10个、非洲12个、拉丁美洲4个和欧洲2个国家)参加,其中有3个国家只派了观察员。当时,不结盟运动的参加国拥有8亿人口,领土面积达到3300万平方公里。在这次会议上,铁托在发言中提出,发达国家应该帮助不发达国家,它们“如果把花在军备上的资金的1/10用于不发达地区的发展,那就能满足这些国家非常迅速发展的需要”。他还强调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占有自己的席位,现在是时候了”《铁托选集(1961~1973)》,第45、51页。。
  图8…3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1961年9月)
  1964年在开罗举行第二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参加者有46个国家的正式代表和8个国家的观察员。这说明不结盟运动是世界从“冷战”和集团对立走向多极化的产物,是大多数中小国家、特别是那些刚刚摆脱殖民统治而获得独立的国家要求独立和平等愿望的反映。后来,学者们把不结盟政策的基本目标归纳为:国际关系*化、非殖*义化、发展和裁军。
  南斯拉夫联邦从一开始就把不结盟作为自己对外政策的基础和处理同东西方国家关系的指导原则。综合南联邦领导人和学者的大量讲话和论述,南斯拉夫联邦不结盟政策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坚持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独立、自主和平等、和平共处和积极合作的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集团划分,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义、种族歧视以及一切形式的外来干涉与统治和霸权主义;加强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主张国际关系*化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也就是说,南斯拉夫联邦的“外交政策是建立在睦邻、积极的和平共处和同所有的国家和人民平等合作的原则基础之上的,这也是不结盟政策和联合国宪章的准则”。《南斯拉夫概况》,第47页。

铁托之后的南斯拉夫联邦(2)
早在1958年召开的南共联盟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就把“非集团”正式确定为南斯拉夫联邦对外政策的总原则。此后,铁托多次强调指出:不结盟政策的实质在于反帝反霸;不结盟政策既不是所谓中立主义,也不是谋求建立所谓的第三集团,更不会成为任何一个大国或某种政策的工具。南斯拉夫联邦主张,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和未来,发展水平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应该和平共处,广泛合作。
  南斯拉夫联邦一向重视维护不结盟运动的团结和行动一致。它积极参加不结盟国家的重大会议和活动,并为贯彻执行历次不结盟运动会议的决议和精神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由于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很多,情况千差万别,因此产生一些分歧、争端、甚至冲突在所难免。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于整个国际形势的影响和大国的干涉,在非洲和*地区的一些国家之间出现了较为尖锐的矛盾。南斯拉夫认为,不结盟国家之间的争端和冲突应该通过和平途径加以解决。在它的倡议下,继1968年召开了第二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后,1970年在赞比亚的卢萨卡举行第三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时,有63个国家的代表参加。自1973年在阿尔及尔召开第四次不结盟国家最高级会议之后,特别是1976年在科伦坡举行第五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和1979年在哈瓦那召开第六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之后,不结盟国家已发展到95个。不结盟运动已成为国际关系中一支独立的力量,在保持世界均势和反对争夺势力范围以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维护民族独立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983年,第七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新德里举行,出席的成员国有101个。它们代表占全世界近一半的人口,占3/4的联合国成员国。
  南斯拉夫联邦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影响是同它执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和它在发展不结盟运动中的作用分不开的。它为贯彻和执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为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平和进步的世界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开展全方位外交
  南斯拉夫联邦在坚持不结盟的同时,对国际上的危机和热点问题,对危害世界和平和各国人民独立发展的重大事件,都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它强烈谴责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反对美国干涉古巴的独立和内政,反对以色列对*国家的侵略。同样,它对1968年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也表明了自己的严正立场,认为对一个社会主义主权国家不能采取干涉行动。它谴责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和1980年越南入侵柬埔寨,等等。
  与此同时,南斯拉夫联邦始终把睦邻政策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它同意大利、奥地利、希腊、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7个社会制度不同或社会制度相同的邻国很早就开放了边界,发展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其他方面的合作。它坚持国家间平等合作、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尊重邻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
  同一时期,南斯拉夫联邦同西欧国家的关系发展顺利。1975年11月,它同意大利签订了《奥西莫协议》,最终解决了两国之间的边界争端和有关保护少数民族权利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初,铁托总统先后访问了西欧多国,同西欧国家发展政治和经贸关系,这对南斯拉夫是有益无害的。当时南斯拉夫联邦有几十万人在西欧国家打工谋生,还需要向西欧国家借债,解决国内的经济发展问题。从不结盟政策的原则立场出发,南斯拉夫联邦积极参加1975年召开的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作为对南斯拉夫联邦贯彻赫尔辛基文件所做努力的肯定和对它的外交政策的赞扬,1977年10月至1978年1月,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了“欧安会”结束阶段的会议。 txt小说上传分享

铁托之后的南斯拉夫联邦(3)
图8…4南斯拉夫联邦代表团出席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会议
  (1975年7月30日)
  从1968年起,南斯拉夫联邦同中国的关系明显改善。1970年两国重新互派大使。1977年8月,铁托总统不顾高龄和多病首次访华,恢复了南共联盟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党际关系,此后两国两党的交往日益增多。南斯拉夫联邦一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