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办公室成功地图-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了半天,我还没告诉您这些日子我到底在忙什么。最近由于国家对几种外贸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我们这家大型国企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利润指标问题,而且要深远和复杂得多。对此,国家经贸部门专门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进行专题调研,我们公司就被确定为调研的对象之一。根据调查组的要求,我们公司从有关部门中抽调了五名人员组成临时协调小组配合调查小组开展工作,五人中有四人是四个部门的副部长,而第五个人就是我这个屁事不懂的小丫头。您可不要以为我能够进入这个五人临时协调小组意味着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前面四个人是负责协调的,而我则是负责跑腿的。当时,这个跑腿的名额给了我们总裁事务部,而部里的每个人手头都堆着一大摊子事,只有我是个闲人,领导就把我派了出去。
  去之前也没觉得有什么,反正在哪也是打杂跑腿呗,可报完到,才发觉事情远非想象的那样简单:一来其他四人除了协调调查工作外,自己本身还都有一大摊子事,所以只是有事的时候才露露面,大多数时间根本不见人影。我不仅成了唯一的常驻代表,而且还担负起调查组与协调小组之间的联络员职责。二来调查组人手少,调查内容复杂,加之上级限定的期限又非常的紧,所以大家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个小时以上。我负责的工作包括:根据调查组开列的题目到公司有关部门收集各种调研资料、各种会议的记录、各种文字材料的整理打印装订、各种文件资料的管理,以及为调查组端茶倒水整理房间等相关的服务。
  您是内行,一定可以想象得出这是多大的工作量了,最要命的是我在此前对这些工作几乎一无所知,工作起来的难度就更大了。所以说,其他人每天的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十个小时,而我每天的工作时间则至少要在十三四个小时以上。每天工作结束后回到自己房间,见到枕头的那种亲切感甚至比当年高考冲刺期间还有过之。
  工作忙我倒不怕,最叫人头疼的莫过于根据调查组的要求向公司各部室收集有关资料的工作了。由于此次调查涉及范围较广、层次较深,再加上调查组与公司看待问题的角度差别较大,调查组开列的题目公司回答起来都颇感吃力,所以遇到的阻力都比较大。要么一拖再拖,要么敷衍了事,我这个小姑娘就成了钻进风箱的老鼠——两头受气。催得紧了,人家根本不买你的账,时间拖得长或答复得不像那么回事,调查组这边又交不了差。真是难死人了!有时我真想问问您该怎么办,可想想您发来的邮件都没时间看,问了又能怎样呢?幸好财务部的那位副部长(是五人协调小组成员之一,本来他在组内的工作最多,可由于忙把大部分工作也都推到了我身上)见我可怜,在每次遇到难题时都会帮我出出主意,甚至亲自出面帮我搞定,才使我不至于太狼狈。
  虽然这期间冒傻气的次数不少,但总算完成了这次任务。在调查组撤离之前和公司领导座谈时,还大大地表扬了我一番。后来回到部里,部长也说我任务完成得不错,甚至还放了我半天假以示奖励。
  现在终于可以静下心来读您的信了。真没想到上封信里刚对您讲了我在会议签到时“犯傻”的事,您今天就调整了讲述计划,为我讲解了办会的细节,而且是绝对地量身订做。如此的苦心,实在令小爽感动不已。感动之余也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百密不可一疏”,原来即使这样一个小小的会议,组织起来也有这么多的讲究,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其中最令人感到震惊的是您关于会议通知发出后再确认,以及会前再提醒的细节描写,真不知道原来工作是应该这样做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百密一疏——如果不是恪守自己订立的这些破框框,强行将这封信推迟到此刻才读的话,也许我这一周多的工作会更加圆满一些的。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一周多的经历使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也使我对您的讲述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当然也就更加渴望及时得到您的教诲。您的“傻瓜教程”进度还是再快些吧。
  祝全家好!


确认与反馈(1)


  小爽
  杜绝“大脑进水”最有效的办法是你在接受任务时要先确认。
  赢得领导信任的最好途径是完成任务后及时反馈。
  ''确认与反馈
  第4封回信第4封回信确认与反馈
  小爽:
  信收到。在这封信里我重又感觉到了你那份固有的自信,用你自己的话说,工作中虽然仍不时地犯点傻,但看得出你做起事来已经越来越得心应手了。是不是可以说,至此,我们的小爽已经基本走完了从在校学生向职场白领过渡的第一个阶段——恐慌无措期。既然如此,我们关于工作的讨论又可以继续向纵深挺进了。
  根据你的要求,从今天起我们就聊聊有关做事的一些细节——这也正是你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期待的话题。一般说来,做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大概人类所有有目的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做事。但这里探讨的做事只局限于工作中的一些具体方法和原则。
  确认——帮你杜绝“大脑进水”的法宝
  看电影引出来的确认法则。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小时候最高级的娱乐活动莫过于看露天电影了。在电影有限的题材中,数量最多也最令我们感兴趣的当属战争题材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等。我甚至形成了“战争片”情结,成人之后,在电视中仍不止一次地重温这些早已稔熟的片子。但就在不知第几次重温这些片子时,一个早已熟视无睹的情节却引起了我的注意。在多部“战争片”中都有一个非常类似的情节,就是在指挥员布置完任务后,接受者都要当面重复一遍,即使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也是如此。
  最初我只以为这不过是个习惯而已,并没有什么。后来想想不对,打仗可不同别的,流血乃至胜败往往只是顷刻之间的事,在这分秒必争甚至是千钧一发的时刻,如此重复(啰唆)岂不是浪费时间?导演如此安排是否有些做作?但后来随着阅历的增长,才明白这个情节非但不是做作,而且是极其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执行者全面准确地理解指挥员的战略意图,避免双方理解上的偏差(重复有助于你加深对命令的理解,而对方也能从你的复述中及时发现自己的漏洞或你理解上的偏差,加以修正)。在分秒必争的时候,尚且不能省略复述确认这一环节,可见其何等的重要了。
  什么时候需要确认?
  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你复述确认的地方是很多的。当领导向你布置任务后,你需要以最精练的语言将其复述确认后再去执行;当你接到一个电话(如会议通知),你应当在挂断电话前向授话人复述一下电话内容;当你以传真、邮件等非面对面方式向某人传递信息后,应主动向对方确认是否收到、是否完整清楚、有无疑问等。
  确认需要技巧。
  话好说,但实际操作起来困难却不小。一是容易忘,特别是当任务紧急或手头工作非常多的时候,就常常顾不上了。对此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靠习惯的培养。二是当对方并不习惯复述确认这种工作方式的情况下,容易被认为是多此一举甚至可能会给对方留下行事拖泥带水的印象。这说明我们在复述确认时还是需要讲究一些技巧的。
  ——当领导向你布置工作时,如果内容非常简单,你可以不留痕迹地进行确认:“我知道了,叫×××下午3点半之前把会议通知发出去。”“您要近三年的公司生产完成情况统计资料,我现在就去找。”当领导布置的工作内容较多或要求较为复杂时,你在进行复述确认时既要力求精练且富于条理,同时还应加入自己对交办事项的理解,准备采取的主要措施、方法等内容,“这件事我初步想这样办,您看行吗?”这样不但不会使领导感到啰唆,还会使他对此后的办理效果更加心中有数。
  ——当你接到电话通知时,由于授话人关注的焦点正是接收方能否全面准确地理解自己讲述的内容,所以当你主动要求复述一下通知内容时,对方会很乐意听的。关于接电话的礼仪和技巧等问题在这里还想再多啰唆几句。当你办公桌上的电话铃声响起后,要尽快接听。要注意养成左手拿话筒的习惯,因为这样当接收的电话内容需要记录时,你的右手可以很方便地拿笔记录。当然,平时注意在电话旁边备一支笔和便笺纸也是十分必要的。拿起听筒后应主动打招呼并自报家门:“您好,这里是××公司(部门)。”或“您好,我是×××。”说话时语气要亲切友好,要力争使对方从声音中感觉到你的微笑。
  在你所接的电话中有相当数量是打给你所在部门的,典型的如会议通知等,接听后你还要将内容向领导汇报或转述。这时,你除了仔细听取、认真记录外,还要想到当你向领导汇报时,除了对方通知的内容以外,领导可能还会问到哪些问题,你在向对方复述确认通知内容的同时,还要将领导可能会问到的各种问题一并搞清楚(这样在向领导汇报时才不会出现一问三不知的尴尬局面)。最后,在通话结束前,不要忘记留下对方的姓名和电话号码,以便发生疑问时可以进一步核实。
  ——关于以传真、邮件等非面对面方式向他人传递信息后的确认问题,在前一封信讲述发放会议通知时也曾提及,这里我想着重说一下需多次重复确认时的一些技巧。比如你向对方发送了一份传真,你当然应该打电话确认对方是否收到以及内容是否齐全清楚等,但对方可能并不在传真机旁,或确认传真有问题还需要再重新传一次,这时你可能会还要再次甚至多次进行确认,执行起来很繁琐。其实你只需略施小技,就可以省去多次确认的麻烦,又可以确保不出差错,至少差错的责任可不必由你来承担。具体方法就是当你遇到类似情况时,只需在电话中说一句:“您看这样好不好,如果没有问题就算了,如果有问题请您给我来电话,我的电话是×××××××。”
  总之,及时地复述确认不仅可以帮你避免大脑进水的情况发生,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帮你在领导和同事的心目中树立你工作干练、作风严谨的良好形象——这对于一个年轻人可是极为重要的。
  反馈——帮你赢得领导信任的绝招
  反馈与确认不同,确认大多在事先,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执行过程中不出现偏差;而反馈则在事中和事后,是为了让领导及时掌握情况,以便及时决策或避免不必要的担心。
  为什么要反馈?


确认与反馈(2)


  作为下属,我们有义务对上级交办的任务负责。作为一名优秀的下属,不仅要善于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而且还应向布置工作的领导及时反馈工作进度和结果,即所谓“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一般来说,对于比较重要的工作,当工作全部完成,或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完成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甚至发生了始料未及的新情况时,我们都会及时地汇报,这一点并不太难做到。但对于那些不太重要,或领导甚至没有明确要求的小事情,就常常忽视了及时反馈,甚至会觉得整天拿着些鸡毛蒜皮的事在领导面前絮叨会有损自身形象。其实并不尽然。
  每件事情都要反馈吗?
  “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并不意味着对接受的每一项工作都要进行反馈。至少以下几种情况我们就可以省去反馈的麻烦:一是当领导能够及时清楚地感觉到你的工作成果的时候。举一个极端的例子:领导正在开会,突然停电了,领导叫你去探明原因,你去后很快恢复了供电,会议继续进行。如果这时候你再向领导说明情况就显得多余了。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再如领导交办的一些私事,一般情况下办后也无需反馈,因为办理的结果通常会通过领导的私人系统反馈到领导耳朵里,如果你再汇报就有表功之嫌了。二是经过长期的磨合,在千百次的准确执行过程中,你的办事能力已经获得了领导的充分信任,凡是交你办的事从未出过差错。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不必事事汇报。
  反馈有缓急之分吗?
  有些事无论领导多忙都要立即反馈,有些情况的反馈则要掌握好时机。衡量一项工作是否必须立即反馈的标准不是看事件本身的重要程度,而是看领导对这件事情的关注程度和这件事的紧急程度。随便举几个例子:领导正在组织一个重要会议,而会后还要赶着去拜会一个重要客户,请你帮忙要车。这该算是小事了吧?我们只需打个电话即可,事后还需要反馈吗?再如,领导的上级急需一份资料,领导请你帮忙送过去,事后你需要向领导反馈吗?
  不知你是怎样认为的,依我说,这两件事都需要反馈,而且还要尽快。先说要车。很显然,领导是在赶场,时间性非常强,各环节间决不允许出现任何纰漏。处理这件事的要诀有二,一是在通知司机出车时间时,要有一定的提前量(不少于10分钟),二是要及时反馈,这样领导才不会担心后面的拜会而安心开会。如果你没有及时反馈,而恰巧领导散会后在指定地点又找不到车(司机晚到几分钟是常有的事),领导会作何感想?至少会给领导留下该同志办事不牢靠的印象。至于送材料的事,因为事关领导的上级,领导会十分在意你送到的效率和上级的反应,只有得到你的圆满答复才会令他放心。
  反馈同样需要技巧。
  对于那些不是很急迫的工作,反馈时就要掌握时机了。最好选择在领导不忙或没事的时候,如与领导一同坐车或大家在一起闲聊的时候,汇报语言应力求简练,突出结果淡化过程,切忌将汇报变成表功会或诉苦会,否则容易使领导怀疑你汇报的动机而达不到应有的目的。汇报方式也应尽量随意一些,像聊天一样,不露痕迹地将需要让领导知道的信息传递出去。这样不仅领导听起来轻松,也不会给周围的同事留下你这个人喜欢围着领导转的不良印象。
  时间不早了,由于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较多,一时间很难说得清楚,还是留待下封信里再说吧。
  祝工作顺利。


做事越多出错越多吗


  老生常谈
  对于我们这些职场新人来说,在工作中究竟是多做一些好呢,还是少管闲事好呢?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
  ''做事越多出错越多吗
  第6封来信第6封来信做事越多出错越多吗
  老同志:
  今天我是在上班时读您的这封信的,这可是第一次。这两天我们的科长陪部长出差了,我手头的工作也都干完了,终于有了这难得的喘息之机。坐在办公室里读您的信其感觉与以往颇有不同:一边咀嚼着您关于做事的智慧,偶尔再回头看看身边那些低头忙碌着的同事们,心中便会生出一些对照与联想:这些工作经验与阅历要远胜于我的同事,他们是怎样看待和把握这些工作上的细节的呢?在以往的实际工作中,他们遇到相似情况又是怎样行事的呢?这种对照与联想大大加深了我对您所讲述内容的理解。
  不知怎么搞的,随着您讲述内容的逐渐深入,在我的内心深处反倒越来越多地感到了一种压力和恐慌,一种与工作之初全然不同的压力和恐慌。如果说当初的这种感觉完全是出于无知,那么如今则恰恰相反。应当说在最初的两封回信里,您帮我澄清了许多模糊的概念,而后两封信里您所讲的内容则使我惊讶地发现,在那些毫不起眼的小事之中,却隐藏着那么多的沟沟坎坎,稍有疏忽都可能捅出大漏子。以我这风风火火的性格,要想达到您的要求恐怕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透过最近这两封信里有关做事的诸多细节的描写,使我对您行事风格和做事原则极是折服——力求最好,不出纰漏,为此甚至要做一些超出自己职责范围的工作。但我常听同事们说的一句话却是“做事越多出错越多”。我想了半天也搞不清这两种说法是不是互相矛盾,对于工作上的事,到底多做一些好呢,还是少管闲事好呢?望老同志不吝赐教。


不要将球停在自己脚下


  小爽
  不论是工作还是责任,千万不要把它滞留在自己手里。如果不能保证及时准确地把它传递出去,不如从一开始时就不接。
  ''不要将球停在自己脚下
  第5封回信第5封回信不要将球停在自己脚下
  小爽:
  来信收到,工作时间看信写信可不好,领导在与不在应该一个样才对嘛——开玩笑的。
  在信中你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工作中应不应该多管闲事?
  近些年来,有一种说法十分盛行,即“无功便是过”。其实我倒觉得对于我们这些以事务性工作为主的小人物来说,更应该树立一种“无过即是功”的思想。正如你在信中总结的那样——力求最好,不出纰漏。就像踢球,破门得分当然是一个球队的终极目标,但不能因此就要求场上的所有队员都围在对方球门前,去争抢临门一脚的机会。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我们绝大多数队员的职责是拦截、抢断、盘带和传递。那么,能否及时准确地将传到自己脚下的球传出去,就成为衡量一名球员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
  这个标准里至少包含了两个基本要素:及时与准确。先说准确。上一封信里讲到的确认与反馈都是保证你将工作中的球准确地传递出去的重要方法,为了便于你的理解,还想再啰唆几句。如果从概率论的角度而言,当然是做事越多出错越多,但我们总不能因此就消极地一事不做吧,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积极做事的基础上避免出错。如果分析出错原因,就会发现最容易出错的环节常常是职能交叉的地方,即两个人(或部门)的结合部。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杜绝在职能结合部位出错的现象呢?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将自己的职责范围向外扩大一环。
  需要注意的是,将自己的职责范围向外扩大一环只是为了确保将接力棒递交到下一名队员的手中,不让棒落到地上,而不是代替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