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子涛没好气地说道:“就会幸灾乐祸,反正苦的又不是你!”
说说笑笑间,大家又等了十多分钟,刘宝元才拎着箱子走了进来,看到孟子涛已经在了,他心里叹了口气,接着就把手里的箱子放到了桌上。
说了几句客套话,刘宝元把记着自己成果的纸张拿了出来,说道:“孟总监,咱们现在就对一下吧,你看怎么样?”
“没问题。”孟子涛也拿出了纸张,放到了桌子上。
双方一对比,发现两人都各选了22片瓷片,其中21片是相同的,有一片并不相同。
“编号20和编号37?”程启恒和张景强打开箱子,把两个编号所代表的瓷片拿了出来,放到了桌上。
程启恒面前的是编号20的瓷片,孟子涛认出来,这是取自一件雍正斗彩瓷的瓷片,同样也是盘心部位。
孟子涛心中有些讶然,问道:“刘老师,您觉得这片不对?”
刘宝元点了点头,就给出了自己的理由:“首先,清三代官窑瓷器做工极其讲究细致,通常稍有瑕疵的产品都会被打碎,这块瓷片却有两个小黑点;另外,我觉得它的款识也有点问题。不知道孟总监,您是什么看法?”
孟子涛说道:“瑕疵的问题,据我了解,官窑瓷器表面有小瑕疵的现象在别的藏友的藏品中,也是存在的,并不是个别现象。而且,这可是瓷片,并不是整器,也有可能就是因为这两点瑕疵给打碎呢?”
刘宝元微微一怔,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是拿整器的鉴定方法,来判断瓷片的真伪,实在有些够尴尬的。(未完待续。)
ps: 感谢“秋风9868325788”的打赏!
第一百八十七章 瓷片的来历
听了孟子涛这番话,刘宝元尴尬的同时,心里也不无幽怨的想,你所有的东西都没有一点瑕疵,突然搞出一个有瑕疵的,怎么可能不多想?
不过,刘宝元也不可能因为孟子涛这番话,就否定了自己的判断,说道:“那也不一定,万一是做伪者制作了整器之后,故意把它敲碎的呢?”
孟子涛点头道:“您说的也有可能,所以关键还是要有足够的证据,比如说气泡老化……”
“气泡老化?”刘宝元怔了怔。
瓷器的气泡,是指瓷器胎外釉下,以至釉内蕴藏的气泡。它的形成原因,有几方面的原因,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另外,瓷器的气泡也是有寿命的,其寿命的长短,受多种条件影响,这个过程就是气泡老化的过程。
气泡老化的特征,综合起来主要有变色、变形、脱落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是气泡的连续的老化进程,与瓷器存世时间呈正相关,是瓷器存世时间的岁月留痕,是瓷器的“年轮”。
具体以“变色”来说,处在老化过程中的气泡呈微黄,进而呈黄,最后破灭、“死亡”,也就是现在许多人说的死亡气泡。
而气泡死亡的越久,气泡的颜色越近黑色,而瓷器越老,气泡死亡的越多,瓷器的瓷光越弱。
但“死亡气泡”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目前的争论较大,有些人认为死亡气泡不能造假。把它当成是一个硬性指标,有些人则不拿死亡气泡当一回事。
孟子涛则是折中的观点。认为观察气泡老外也是鉴定古瓷的一种手段。但如果说死亡气泡不能造假,他也觉得不尽然。君不见。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以前闻所未闻的造假手段,不都被人发明出来了吗?
言归正传,孟子涛拿出150倍的便携式放大镜递给刘宝元,说:“通过100倍放大镜观察气泡的特征,您应该不难发现,釉面呈现出了不同部位的死亡气泡,而这种死亡气泡只会出现在200年以上的老瓷器上。”
等刘宝元看过之后,并确认无误后。孟子涛接着说道:“当然,我也认为死亡气泡只能算作辅助方法,咱们再来看釉……”
接下来,孟子涛把这块瓷片的种种特征都详细解说了一番,并且款识方面也做了重要的描述。
说起来,这块碎片由于形状有些奇怪,导致底部的剩下的款识,确实有些容易令人疑惑。
别说刘宝元,其实孟子涛先前也差点就上了当。只是他并没有像刘宝元那样,用整器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认真看了几遍,就发现这是一件真品。
听了孟子涛的讲解。刘宝元是心服口服,不提孟子涛所有都说到了点子上,就凭孟子涛的年纪。能够有这么渊博的知识,他也不得不佩服。
“孟总监。您说的我都认同,这片瓷片是我看错了。以咱们先前的约定,这回是你赢了。”
孟子涛呵呵一笑道:“刘老师,我刚刚知道,这是郑老对我的测试,这局就算了吧。”
刘宝元有些不明所以,问道:“不知道您说的郑老是哪位?”
“我说的是郑安志郑老。”孟子涛回道。
孟子涛的回答,不但让刘宝元感到震惊,庆强和孔月东也同样如此。因为他们都知道,像郑安志这样的人物,如果没有原因,是不会亲自对别人测试的,这其中意味着什么,大家都能猜的出来。
孟子涛接着说道:“这其中就有一些瓷片的辨别,就是他老人家给我的资料上的内容,这对您来说,可不公平。”
话是这么说,其实除了那片元青花瓷片之外,其它都是他在先前的经验和异能的帮助下判断出来的。
但异能本来就已经是作弊手段了,如果这回赌斗的性质和卢长代那回一样,他肯定不会有这么讲究。但现在嘛,只要让刘宝元不要小看他,也就完成目标了,因此,并不需要表现的那么咄咄逼人。
刘宝元摇了摇头:“话不能这么说,要说资料,我自认看得比你多的多,关键还是活学活用。像20号瓷片,就是因为我自己的失误才出错的,这可是我自己的原因。”
“另外,我手上也有元青花的瓷片,但我无论如何也看不出,这片元青花,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还请孟总监能够为我解惑。”
说着,他向孟子涛拱了拱手。
“什么,这是元青花?!”张景强看着面前有瓷片,顿时眼睛都直了,庆强和孔月东也好不到哪去。
程启恒有些无语道:“我说张叔,这片瓷片可是你拿出来的,不至于这么后知后觉吧?”
张景强说道:“我怎么知道你们居然会带一片元青花瓷片过来。”
程启恒纠正道:“这是仿的,可不是真品。”
“真是仿的?”
张景强拿着瓷片,放到眼前,那模样就好像要把瓷片塞到自己眼睛里一样,半响,他惊讶地说道:“这是仿的吗?我看着不像啊。”
王之轩笑道:“得了吧,你就看了这么一会,就能看出它是仿的,那也不会让郑老都差点打眼了。”
“啊,这么厉害?那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啊?”张景强显得有些瞠目结舌。
王之轩转过头问道:“小孟,你是怎么看出它不对的?”
孟子涛说道:“和刚才一样,同样还是老化气泡的特征……”
这个时候,刘宝元插话道:“孟总监,我认同死亡气泡,但我不认同一刀切,有死亡气泡的瓷器,应该算是老瓷。但没有死亡气泡的瓷器,也并不能说它一定是新瓷。如果以死亡气泡的有无来判断真伪。我觉得太武断了一些。”
孟子涛笑着说道:“您说我也同意,我并不是说。这片瓷片上没有死亡气泡。”
“什么,有死亡气泡?!”刘宝元有些震惊了,连忙拿过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还真有死亡气泡,但看了一会,他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见此情形,孟子涛笑着说道:“想必您老应该看出来了吧,这上面的死亡气泡,和刚才那片瓷片上的死亡气泡有些不一样。您可以再多看几片高古瓷。比如这片……”
接下来,孟子涛从箱子里挑选出了几片瓷片,给刘宝元观察。
刘宝元看过之后,更加震惊了:“没想到!真是没想到!现在居然有人已经能够仿制死亡气泡了,要不是有这几片做对照,我还真看不出它的真伪来。”
程启恒说道:“其实,我觉得这还真不算什么,你看看它的胎釉以及青料,绘画方面的效果。仿制到这个程度,应该不比仿制死亡气泡来得容易吧?”
刘宝元沉默了片刻,对着王之轩问道:“王会长,不知道郑老有没有提及制作者的事情?”
王之轩说道:“郑老其实也一直在寻找这位制作者是谁。但一直没有相关的线索。不过,你可以放心,这类东西并没有流传到市场上。”
“至于这瓷片。有可能是因为制作者觉得这种东西危害太大,所以故意把整器敲碎了。扔到垃圾箱里了,郑老派人查了好一阵子。也没查到到底是谁扔的。”
孟子涛有些好奇地问道:“既然扔垃圾堆里了,怎么还被人捡到了?”
王之轩有些乐不可吱地说:“说来也挺好笑的,这瓷片是在瓷都捡到的,捡到瓷片的人可能你不认识,名叫沈恺……”
听到这,刘宝元笑了起来:“知道了,沈酒鬼,这家伙不会是喝醉了酒,掉垃圾箱里,这才捡到的吧?”
王之轩笑道:“到没有掉到垃圾箱里,听他说是摔到在垃圾箱旁边了,这瓷片正好在他的面前,他抬头一看,觉得这瓷片感觉不错,就拿回了家。等到第二天起床之后,才发现这片瓷片不同凡响。”
刘宝元摇了摇头:“他也是运气好,要是正好撞到瓷片,非得搞得头破血流不可。”
“可不就是。”王之轩摊了摊手:“不过,这家伙一直都不听劝,也只能随便他了,希望不要将来吃了大亏才后悔。”
之后,大家的话题又转到这片元青花瓷片上,王之轩接着说道:“这片瓷片其实是一年多前发现的,当时郑老就已经让人,隐蔽的在市场上做过调查,发现并没有相同或者相似的东西,而且也没有一点风声。”
“虽说,也有可能有漏网之鱼,但连郑老都听不到任何的风声,我觉得制作者很可能就只做了一件,现在最多需要找的是剩下的那几片,所以大家对此事也无需担心。”
张景强笑着说道:“这种事情,除非把人找到,不然就算再怎么担心也没有用啊。”
大家呵呵一笑,对他们来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而且王之轩都这么说了,他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不过,今天这事,大家尽量别传出去的好。”王之轩有些郑重地说道。
大家都点头称是,作为从业者,这种容易引发市场混乱的消息,他们除非脑子秀逗了,才会选择说出去。
解决了这片仿元青花瓷瓷片的问题,刘宝元又提起了赌局的事情,并言及愿赌服输,他这一生都没有做过失言的事情云云。
“孟总监,你也知道我是搞瓷器的,这玉猪龙有没有都无所谓,你如果看得起我,就把它收了。况且,你又不是不付钱,想必你也不会亏待我的,是不是?”
这话大家听着都不信,想想,如果不是因为喜欢这件玉猪龙,他怎么可能随身带了这么长时间?
不过,见刘宝元这么说,孟子涛也不想矫情,他想了想,说道:“刘老师,要不咱们以物换物怎么样?”
说着,他从包里,拿出一方巴。林鸡血石印胚。
此方巴。林鸡血石印胚是难得一见的豆青地,底色沉郁厚重,石质温润细腻,软硬适中,非常适合篆刻下刀。与此同时,血色亦十分饱满艳丽,交相辉映。特别是顶部一抹红色尤其鲜艳明亮,也可看作是“鸿运当头”之意。
孟子涛说道:“这方印胚是我早上的时候,淘换来的,不知道您意下如何?”
这方鸡血石印胚,其实是老六花了大价钱刚刚得到的,孟子涛一眼就看上了,当时就拿了下来,当然,价值肯定不便宜,足够和那枚玉猪龙交换。
看到这么难得的鸡血石,大家的眼睛都有些转不动了,纷纷急着讨要欣赏。
张景强看过之后,就急切地说道:“这方鸡血石印胚换给我吧,我愿意拿我的藏品交换。”(未完待续。)
ps: 感谢“宁乡。县东山村刘利金”的打赏!
第一百八十八章 委托
刘宝元其实也很想得到这方鸡血石印胚,但不说印胚还是孟子涛的,就凭张景强是老板,他也不适合争。更重要的原因是,对他来说,与其换一方印胚,还不如换一件珍品瓷器来的合算。
因此,刘宝元只是站在旁边笑笑,并没有说什么。
庆强和孔月东两人,虽然也对这方印胚挺眼热,但和刘宝元一样,既然受聘于张景强,也只能偃旗息鼓。
不过,王之轩和程启恒他们可就没这样的顾虑了。
程启恒马上就接过话道:“子涛,别听他的,跟我换!容我想想……我拿一件明宣德宝石红釉碗跟你换!”
张景强有些毫不在意的摆了摆手:“别以为拉上一个宣德的名字,就了不起了,我记得宣德宝石红,哪怕在拍卖会上,也没拍出过什么高价吧?”
程启恒有些傲然地说道:“那是你没见过,你见过我的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宝石红了,至于那些拍卖会上的,不过是他的小弟而已。实话跟你说,前段时间,我朋友出价一百五十万,我都没卖。”
“一百五十万?”
大家有些讶然,要知道,无论是孟子涛的这方鸡血石印胚,还是那件刘宝元的玉猪龙,市场价值可能都还没有一百五十万,程启恒拿它换,那真是下了血本了。
孟子涛笑问道:“你舍得拿它换?”
程启恒笑道:“有道是千金难买我喜欢,而且,这枚印胚其实是我想送给我爷爷。所以还请张叔就不要和我争了,下次有好东西。我肯定会补偿你的,这总可以吧?”
张景强听说是送给程老的。就不打算再争了,说道:“这话可是你说的,不过,我也不要其它,只要下次遇到好的印胚,你给我留着就行了。”
“没问题!”程启恒笑道。
这边商量好了,孟子涛就以询问的目光看向了刘宝元。
刘宝元呵呵一笑道:“我只要能够等价交换就可以,其它没什么要求。”
程启恒接过话道:“那我回家把东西拿过来,你们等我一下。”
张景强看了看时间。说道:“这时间也不早了,咱们去饭店等吧。”
大家对此都没有意见。
晚饭之前,程启恒把他的宣德宝石红釉碗带来过去,盒子一打开,就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而且也确实值一百五十万,刘宝元看过之后,觉得十分满意。
这个时候,刘宝元当然不可能占便宜。也拿出了相应的补偿,最后算是皆大欢喜。
吃过晚饭,大军驾车送孟子涛他们回去。
孟子涛有些迫不及待问道:“王叔,刚才一共到底有多少瓷片是真品啊?”
“我还以为你不问了呢。”王之轩哈哈一笑。
孟子涛挠了挠头:“先前不是有外人在场。不好意思问嘛。”
“这事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王之轩看着孟子涛有些紧张的神色,就给出了孟子涛意料之中的答案:“恭喜你,全部正确。”
其实。就以异能给出的结果,孟子涛根本没有紧张的必要。但在关系到这件事情,他还是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直到现在才长舒了一口气。
程启恒摇头晃脑地说:“说起来,子涛你还真有搞古玩的天赋,以前我记得前几年你都不怎么关注瓷器,这才多长时间啊,居然这么厉害了,快跟我说说,其中到底有什么秘诀啊?”
孟子涛嘿嘿一笑道:“办法很简单啊,你也去找老六搞几麻袋瓷片,等把这些瓷片都研究的差不多了,眼力肯定有长足的进步。”
程启恒目瞪口呆地说:“你难道是这么做的?不至于这么狠吧!”
“是不是,你找老六问一下不就行了。”
孟子涛既然这么说,当然也是这么做的,不过,那些瓷片,他现在研究了还不到五分之一。但这种事情他当然不会说出来,等大家去老六那打听了,确实有这种事情,对他现在的变化,也就不奇怪了。
王之轩听了这话,讶然之余也很欣慰,他原先同程启恒一样,对孟子涛的变化多少有些奇怪,现在看来,这些变化都是建立在勤奋和汗水上,这也正是他希望看到的。
聊了一会,孟子涛问道:“王叔,元青花瓷片那事,是不是还有什么内幕啊?”
王之轩笑着问道:“你怎么会这么想?”
孟子涛说道:“我只是猜想会不会有一些不方便说的事情。”
王之轩说:“如果真有不方便说的事,以郑老的性格,他就不会把瓷片拿出来了。”
孟子涛一听这话,彻底放心了,他问道:“对了,剩下的那些瓷片,有没有找到呢?”
王之轩回道:“找到了大部分,其它的估计不是被销毁,就是被人捡去了,或者制作者把这部分丢到大家都找不到的地方,比如河里之类。”
听到这,程启恒感慨道:“幸亏此人还有些大局观,没有见钱眼开,不然的话,就凭他的手艺,元青花估计要泛滥成灾了。”
孟子涛说道:“你这么想就错了,咱们这行是物以稀为贵,一件东西能卖个天价,两件东西可能连一半都没有,如果有头脑的人,根本不可能让这东西泛滥成灾。”
就像孟子涛说的这样,这行有些见钱眼开的人,如果收到一对一模一样的藏品,而且如果这对藏品比较稀有的话,确实有可能把其中一件给毁掉,因为一件那就是独一无二了,如果炒作一下,其收益远远比一对来的多。
虽说,这种事情看着好像有些极端,但古玩市场就是这样。大家都喜欢投资独一无二的宝贝。
正是这个道理,如果制作者不傻的话。他制作的仿品肯定不可能无限量的投入到市场,这样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
但如果只是零星出售的话,调查起来可就非常困难了。因此,大家都希望,这人的品行确实像现在大家猜测的这样,东西也只做了这么一件。
…………
虽然王之轩说,通过了瓷片的考验,就算通过了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