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捡宝生涯-第4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zachery本人声明:处理过程中未加入天然松石中的致色离子如铜和铁离子,也未注入塑料、蜡、油漆等充填物,但并不排除加入其他化合物以降低松石孔隙度的可能性,整个处理过程需要3…6个星期。

    zachery处理的绿松石在很多宝石学特征方面和天然未处理是一致的,一般人很难识别,但假的就是假的,总会有鉴别的方法。

    孟子涛接着说道:“老板,你想要证据,我叫人去买点草酸过来,一试便知,如果我错了,我可以花市场价两倍的价钱买下这只手镯。”

    何婉奕见店家一脸尴尬的样子,以退为进道:“这种试验应该是破坏性的吧,好好的手镯这么处理太可惜了,老板,这手镯要多少钱,合适的话我就买了。”

    店家有了台阶下,当即说道:“算你成本价1500吧。”

    何婉奕见孟子涛点了点头,就准备去刷卡付钱。

    正在这个时候,孟子涛听到有人喊他,他顺着声音的方向看过去,原来是薛文光正在向自己跑来。

    薛文光小跑到孟子涛面前,脸上堆着笑,把手里的东西递给了孟子涛:“孟少,这是你要的东西。”

    孟子涛拿到手看了一下,上面除了时间和地点之外,并没有特别的注明。

    “拿着这个就能去了?”

    “对,到时咱们一起去这个地方。”

    “好,到时咱们再联系。”

    孟子涛点了点头,见薛文光一脸希冀的模样,笑了起来:“今天有没有试一试啊?”

    “废话,不试我能来找你吗?”薛文光心里骂着娘,脸上还是笑吟吟的:“孟少可真是好本事!”

    孟子涛似笑非笑地说:“说的好听,想必肚子里正骂着我吧?”

    “这哪能啊!”薛文光心里说道:“明知故问!”

    “行了,等拍卖会的事情了了,我就帮你解除。”

    “孟少,谢谢你啊!”

    这个时候,店家出来了,看到薛文光,惊喜道:“江老师,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我给孟少送点东西过来。”薛文光说道。

    店家听薛文光这么说,心里很惊讶,薛文光居然会这么称呼这位年轻人,身份肯定不凡,不过,这些并不是他关心的事情,他笑着说道:“江老师,一会有时间吗?”

    “什么事?”

    “是这样,刚才李会纲李总打电话给我,说想请我过去掌眼,我也不好不答应,只是他要去我鉴定青铜器,我在这方面差了那么一点,所以想请你一起去看看,你在这方面可是专家。”

    薛文光摆了摆手:“有孟少在,我哪称得上专家啊……”

    孟子涛闻言,轻咳了一声,薛文光马上就闭嘴不言了。

    店家见此更加惊讶,这位孟少到底是谁,怎么薛文光会这么在意?不过,他反应也快,笑着对孟子涛说道:“几位朋友,不知有没有兴趣一起去前面不远处的咖啡厅坐坐?”

    舒泽开口道:“去看看吧,好久没见李总了。”

    “原来这位先生和李总认识啊,那再好不过了,那咱们就走吧。”

    店家关了店门,跟邻居说了一声,之后就带着一行人前往他说的那家咖啡厅。

    到了那,大家在服务员的带领下来到一个包间,此时包间里已经坐着几个人了。

    坐在中间的,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他看到一同进来的舒泽,立马站起了身,向舒泽迎了过去:“舒少,你什么时候来的香江?”

    舒泽笑着跟他握了握手,说道:“来了几天了,刚才听说你在,就过来看看,不知道有没有打扰?”

    李会纲哈哈笑道:“你这话说的太见外了,我这随时都欢迎你的到来。”

    李会纲名下有一家金融公司,主要做基金和债券,他和舒家合作过许多次,舒家对他来说和财神爷差不多,对舒泽的到来当然是欢迎至极了。

    寒暄过后,李会纲请大家入座,期间舒泽也介绍了一下孟子涛他们,不过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

    此时,房间里除了李会纲的秘书之外,还有一位八十出头的老人,据李会纲介绍,这位是香江古玩界的老前辈,著名书画鉴定专家谢翌。

    孟子涛对谢翌到也有些了解,此人从小就在香江的一家古玩店做学徒工,由于本人天赋高,学有所成,又拜了一位名师,几十年下来,经验不可谓不丰富。

    相互介绍过后,舒泽就问李会纲今天是怎么回事,李会纲介绍说,他的一位客户欠了他一笔钱,有三千万左右,因为无钱还债,所以用古玩抵账。

    正介绍到这里,就听到有人敲门,之后就有服务员带进来一位中年男子,此人身材微胖,穿着考究,一副大老板的派头。

    在此人后面,还跟着五六个年轻人,他们手里都或拎或捧着一两个盒子,孟子涛数了一下,一共有十只大大小小的锦盒。

    “李总,让您久等了,真是抱歉。”中年人面带笑容伸出手来和李会纲握手。

    这个时候,薛文光小声介绍道:“这位就是刚才李总说的于博达,这人在香江富豪子里名声不太好听,喜欢走偏门,手下还有一群小弟,据说他手下人命都有几条,只是没有证据。”

    孟子涛看了看于博达的相貌,果然有些凶厉,手下有人命的传闻很可能不是空穴来风。不过,这和他可没什么关系,只要不来惹他,他也不会多管闲事。

    客套了几句,于博达让跟着他来的年轻人把盒子放到桌上:“李总,这就是我拿来的十件古董,用来抵您的账,每一样都是精品,我找过几家拍卖行估价,最低的一家给了三千两百万,最高的一家三千五百万,我想,用来抵您的三千万,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李会纲其实对于古董只是一知半解,平时买古玩都是由专家帮忙鉴定真伪,凭他的眼力肯定是看不出真伪,于是便客气地对请来的谢翌说道:“谢老,接下来就要麻烦您了。“

    谢翌起身,微笑说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既然李总信任,在下自然尽心尽力。”

    这个时候,于博达让几位年轻人把盒子打开,把盒子里的东西拿了出来,分别是五幅书画作品,两件瓷器,一件玉器以及两件青铜器。

    其中,书画作品虽然看不出真假,但剩下五件各具特色的古董还是能够看得出来,件件都是精品之作。这也正常,十件古董,就算估价是三千万,平均下来每一件的价值也有三百万了。

    于博达先让人把其中一幅画展开,让谢翌鉴赏。

    画卷一经打开,谢翌的双眼便亮了起来,不但是他,旁边的孟子涛等人也颇为注目,因为这幅画的作品不是别人,正是清代的乾隆皇帝,内容为《杏花图》。

    乾隆的书画无论是作品数量,还是艺术质量、历史内涵都堪称清代帝后书画中的翘楚。但其传世的数千件绘画中,以摹古、临古者居多,记录和表现其日常政务、生活见闻、内心感悟的作品数量相对较少,《杏花图》则属于后者。

    此类作品在写实的基础上,或抒发了乾隆作为杰出政治家的怀古幽思,或寄托了他虽贵为国君但内心亲近自然、敏感柔情的真实一面。

    这些御笔作品受到学者和藏家的重视,不仅是因乾隆身份特殊或这种题材数量稀少,更关键的是随着清史研究的深入和细化,书画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功能,发挥了一般史料无法企及的形象生动、以图证史的作用。

    只见图中上半部分为一首御制诗,下部则以墨掺加赭石,采取勾写、点染相结合的手法,表现杏树枝杈在雨雪浸润后皮色湿重而又粗砾毛糙的质感;在杏花的描写上,并未像邹一桂那样选取比较接近真实的淡粉色,而是使用灿若朝霞的红色,好似杏花在澹烟微雨中展露笑颜,不输梅花的曼妙姿采,疏疏朗朗,绛云一枝。此图钤印为“乾隆”以及“古稀天子之宝”。

    李会纲讶然道:“于老板到也舍得,居然连乾隆的画作都拿出来了。”

    于博达苦笑道:“我也是没办法啊,不然都不知何年马月才能还清李总您的欠债。我现在心里很忐忑,不知道谢老会怎么评定啊。”

    李会纲笑了笑,并没有多说什么。

    谢翌聚精会神地鉴赏着画作,那位店家则和薛文光一起鉴定除书画之外的五件古玩,孟子涛当然也不会错过,好好鉴赏了一番。

    谢翌鉴定的很仔细,速度当然也比较慢,都快中午了,他都还没有鉴定完,于是大家便先吃了午饭再继续。

    午饭后,大家喝了会茶,谢翌也有了结果。

    “谢老,今天真是辛苦你了。”李会纲说道。

    谢翌摆了摆手:“老了,体力不行了,不然也不会花这么久的时间,咱们先说结果吧。”

    李会纲和于博达连忙竖起了耳朵,就听谢翌接着说道:“经过我们的商定,这十件古玩之中,一共有三件看太准。”

    大家都知道看不准是什么意思,于博达脸色微微一变,对着谢翌说道:“谢老,不知是哪三件有问题?”

    “首先是乾隆《杏花图》……”

    谢翌刚说到这,于博达脸色急变,急忙打断道:“谢老,您说《杏花图》有问题?”

    “很遗憾,是的。”谢翌说道。

    “还请您能明示。”于博达抱了抱拳。

    谢翌点了点头,开始讲解起来:“乾隆十分推崇元人赵孟的风格,并将其融入自己本人的创作。就具体作品来看,他的画风与赵孟趋向一致。以柔媚秀丽为主。虽然受制于身份阅历。乃至艺术才华的制约,他的画作在笔意和神韵上达不到赵孟的高度。”

    “但恰恰因为自己特殊的帝王身份,使他的画作区别于赵孟的文人画,拥有一种雍容大度、凌驾万物的帝王气息。就这一点而言,甚至可以说乾隆的绘画超越了赵孟。而这也是鉴别乾隆画作真伪的关键点之一,凡是没有这种气质,甚至有些局促的疑似乾隆画作,十分值得怀疑。此幅画正有这方面的问题。”

第八百零一章 周丹泉作品

    谢翌接着说道:“另外还有一个问题,这幅画虽然风格很像是乾隆所作,但画得实在太好了一些。”

    于博达闻言有些愕然:“谢老,你这话说的我有些不明白了,难道画的太好也是问题?这是不是有些矫枉过正了。”

    谢翌说:“当然有问题,事实上,乾隆的绘画水平并不算是太过出众,只是因为他是皇帝所以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再加上现在拍场大肆炒作‘宫廷概念’,乾隆作品的价格才会节节攀升,你要换成一个同水平不太知名的作者,很可能零头都没有。”

    “当然,你要是不认可我这么说,还有一些破绽可以识别,乾隆画作的各种材料都是当时最好的,纸、绢皆为当时的绝顶之品。具有优质纸、绢的一切特征。印泥为采取珍珠、玛瑙、珊瑚、麝香、梅片、金箔、琥珀、猴等八贵珍品精制而成的八宝印泥,具有色泽鲜艳、纯正,印迹清晰的特点。这幅画在这方面都不达标。”

    “另外,乾隆喜好收藏历代名墨,且乾隆御制墨品质绝佳,所以他的画作墨色黑中透亮。绝不会在装裱过程中出现‘跑墨’的现象,但你这看这里,有明显的跑墨现象,这是真品万万不可能出现的。”

    谢翌侃侃而谈,有问题的地方一一指出,听得于博达哑口无言。

    “于老板,不知道你还有什么问题?”谢翌问道。

    于博达苦笑着摇了摇头:“没想到我当初花了重金购买,结果居然是一幅赝品,可亏死我了!不过李总您放心,有问题的东西我都认,缺多少钱,到最后一起算。”

    李会纲淡淡地点了点头,请谢翌继续讲解。

    谢翌继续说道:“第二件有问题的是这幅徐渭的《杂花卷》,一般来说徐渭的的作品不拘于物象,能抓住其神气,用秃笔铺张,势如急风骤雨,纵横脾睨……但这幅作品,在整体上只有徐渭六成的功力,差的比较远。”

    “至于第三件有问题的是这只定窑鼎,老朽虽然对瓷器鉴定并不是很在行,但也能看得出来,这只鼎的造型有问题,并不是宋代定窑的作品。不过还好,这只鼎也算是老仿,还是有所价值的。”

    “于老板,你有什么要说的?”

    李会纲看着于博达的眼神有些阴冷,你要说先前那幅《杏花图》可能因为仿的水平很高,于博达看错了还情有可原,但后面两件又是怎么回事,一幅只有真迹六成的功力,而瓷器更是连造型都有问题,这是准备敷衍自己吗?

    于博达连忙说道:“李总,我并不是故意欺骗您,这三件东西也都是我真金白银买来的,我也是受害者啊!不过您放心,我再怎么样也不会让您吃亏,您合计一下剩下的七件作品多少钱,缺多少我这补给您多少。”

    “准备多久还给我?”李会纲问道。

    于博达说:“这个要看缺多少了,如果钱不多,我一两天内就能筹集到资金,如果缺的多,可能要耽搁点时间。”

    李会纲询问谢翌,对方给出了七件古董两千万的估价。

    于博达咬了咬牙:“两千万就两千万吧,不过剩下这一千万还请李总给我点时间,我最迟一个月把钱给您送来。”

    对这个结果,李会纲还是比较满意的,至少于博达没有抵赖,当然,如果于博达敢抵赖,那就别怪他不客气,直接丢到海里去喂鲨鱼。

    “行,你重新写张欠条,我也写份收条。”

    “好的。”

    于博达连忙答应下来,事实上,作为物主,并且这十件古董经过多位专家的鉴定,他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它们有问题?原本他还打算浑水摸鱼,没想到李会纲居然把谢翌给请来了,让他所有的计划都失算了,想想都郁闷到牙痛。

    这个时候,孟子涛把薛文光叫到身边,小声问道:“你和于博达认识吗?”

    “有过几面之缘。”薛文光回道。

    “那会,等会你如此这般,有没有问题?”孟子涛说道。

    薛文光微微一怔,当即点头道:“没问题,我一定完成的漂漂亮亮的。”

    “这可是你说的,如果搞咂了的话……”

    “您放心好了,肯定不会有问题的。”

    于博达和李会纲交割完毕,立马就提出了告辞,让跟他来的年轻人拿着剩下三件东西走人,不过刚走出包间没一会,他就被后面赶来的薛文光给叫住了。

    “于总,请留步!”

    于博达回头看到匆匆跑来的薛文光,心中有些好奇,问道:“原来是江老师,不知道找我有什么事?”

    薛文光面带笑容,凑近过去说道:“于老板,我想和你做一笔生意。”

    “和我做生意?什么生意?”于博达狐疑的看着薛文光,自己以往和薛文光根本没什么交集,怎么薛文光会找自己做生意?

    薛文光走到于博达跟前,偷偷摸摸地说:“我看于总剩下的那三件玩意挺不错的,不知道愿不愿意割爱,转手让给我。”

    于博达恍然大悟,闹了半天薛文光是想要买自己剩下的这三件古董。

    “江老师,你把赝品当真品卖,就不怕被人发现了?”于博达看着薛文光,心里很是鄙夷。

    “于总,想必您也知道我是内地来的,现在经常有一些老板到我这来买东西,其中一些老板都是暴发户,而且最喜附庸风雅,用古董来充场面,他们哪有什么眼力认得出好坏啊。况且,我又不会说它们是真品,就算事后找到我,我也总有理由的。说句实在话,这些暴发户的钱就是用来赚的,我不赚有的是人赚。”

    说到这,薛文光笑呵呵地问道:“于总,不知您意下如何?”

    于博达是土生土长的香江人,本身他也是一边赚着内地人的钱,一边还歧视着内地人,所以对薛文光的所作所为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当然,他以后肯定不可能让薛文光帮他买古董了。

    只是,他心里也有些迟疑,怀疑剩下这三件赝品会不会另有乾坤,但很快,他就否定了这种可能,他自己找人做过鉴定,而且还不止一次,刚刚谢翌又做过鉴定,结果应该不可能有问题。

    想到这,于博达还是同意了下来,多少能够挽回点损失总是好的。

    与此同时,大家在包间里喝茶聊天,舒泽对着孟子涛小声说道:“子涛,你刚才让薛文光出去干嘛了?”

    “一会你就知道了。”孟子涛笑着卖起了关子。

    由于精力不济,谢翌坐了会就准备回去,这个时候,薛文光装作兴高采烈地拿着东西回来了。

    李会纲奇怪地问道:“江老师,你把这三样东西又买回来干嘛?”

    薛文光回道:“这是孟少让我买的。”

    孟子涛点了点头:“确实是我让他买的,一共花了多少钱?”

    “五十万,再低他就不肯了。”

    “你把账号给我,我给你转账。”

    “不用这么急……”

    孟子涛打断了他的话:“别废话,把账号给我。”

    薛文光顿时噤若寒蝉,乖乖地把银行账号说了出来。

    李会纲不明白薛文光怎么这么怕孟子涛,不过现在他的关注点还在那三件东西上,他转头问谢翌道:“谢老,这三件东西五十万贵吗?”

    谢翌说:“这要怎么看了,如果自己喜欢,五十万肯定不贵。”

    这番话其实还是说这三件东西买亏了,只是说的委婉一点而已,李会纲当然也听的出来。

    这时,就听舒泽笑道:“子涛,这次又能赚多少?”

    孟子涛笑了笑:“这个还不好说,回头还要再研究一下。”

    两人的对话让李会纲和谢翌都有些讶然,难不成先前判断出了错?

    “舒少,不知道这位朋友是?”李会纲忍不住问了起来。

    “他是我叔公的弟子。”舒泽回道。

    “叔公?你说的是郑安志郑老?”李会纲讶然道。

    谢翌也反应过来:“这位就是郑老的关门弟子?”

    孟子涛客气地向大家拱了拱手。

    既然孟子涛是郑安志的关门弟子,那他的所作所为就不得不令大家重视了。

    谢翌连忙问道:“不知这三件东西中,哪件看错了?”

    孟子涛笑道:“谢老,这三件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