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捡宝生涯-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

    正因为如此,他对当时的画坛以及清四王一派,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松江画派的泰斗。而他的作品在艺术品市场上也有惊人的表现,比如2007年他的八对开书画小册就被拍出了4800多万的高价。

    发现居然是董其昌的画,孟子涛顿时一惊,难怪程启恒先在在电话里说的颇为神秘,原来是董其昌的画,如果是真迹也确实够他得意的。

    接着,孟子涛连忙朝着画卷的内容看去。只见此画为一幅山水图,近处为坡石杂树,中段为溪流蜿蜒而下,远处为层峦叠峰,雨雾缥缈。山石以多种皴法写就,浓墨点苔,草木华滋。

    “好画!”

    把画卷上的内容看了一遍,孟子涛心里就不由称赞了一句,山川树石、烟云流润,柔中有骨力,转折灵变,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确实有董其昌的风范。

    正当孟子涛以为这幅作品很可能是真迹的时候,他心里突然生出了一股似曾相识的感觉。

    最近这段时间,由于考虑到自己在估价方面有所欠缺,孟子涛就去网上查了不少拍卖会的资料,还问王之轩借阅过一些。得益于他现在惊人的记忆力,那些资料虽多,他也记得七七八八。

    因此,他仔细回忆了片刻,就发现画卷之中的内容,除了少部分之外,其它都和06年拍卖会上的一幅董其昌山水作品的内容一致。

    要知道,画家又不是电脑,能够把先前画的东西都复制的分毫不差。因此,现实生活中,画家每一次作画多少有些不一样,就算画个圆,多少也会有些差别,像人、动物或者山水,更是不可能。

    这样说来,两幅画中肯定有一幅有问题,而有问题的是哪一幅,想必就不难猜测了。

    看着得意洋洋的程启恒,孟子涛心里多少有些怜悯,就算老董看不出问题,一会王之轩过来也会指出来,到时也不知道他会是什么表情。

    程启恒正高兴着,抬头一看,却正好看到孟子涛有些古怪的眼神,心里有些奇怪,正好这个时候老董也看完了,他就笑着说道:“子涛,我这幅画不错吧?”

    孟子涛嘿嘿一笑:“看着是挺好,不过我还没仔细看,也不知道到底怎么样?”

    孟子涛的笑容让程启恒心里升起一丝怪异的感觉,不过他也没有多想,就笑着说道:“那你先看看再说。”

    “行。”

    孟子涛也想看看这幅画到底是怎么回事,就把蟋蟀罐放到桌上,拿出手套戴上后,就开始仔细鉴赏起来,不过在此期间,他还是偷偷摸摸碰了碰画卷。

    “咦!居然是这么回事。”

    得知了异能给出的结果,孟子涛心里轻咦了一声。

    原来,这幅画确实是董其昌活着的时候绘制的,而且铃印也是他的,只是大部分内容却是别人画的。

    这种现象孟子涛也不觉得奇怪,无非是书画界最为常见的代笔。

    说起来,代笔在古代书画界是屡见不鲜,有的大画家在给买家作画时,常常会邀请同样绘画技艺高深但名气不大的朋友为之代笔。

    出现代笔的原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一是,别人请自己所作书画的内容是自己不熟悉的内容,自己发挥不了专长。

    另外,有些书画名家,除了会创作书画以外,还是朝廷命官,有些还官居高位,平时公务繁忙,应酬多,没有时间为他人创作书画。

    还有的书画家因为名气太大,求画者实在太多,自己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请人帮忙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不要说古代,今天的书画界依然存在代笔现象,而且比较普遍,但今天更多的是受利益驱使。

    像董其昌因为名气的关系,请他创作的人可以说络绎不绝,凭他个人的能力肯定不能完成,于是请人代笔这种现象就很常见。

    董其昌活着的时候,就让他的好几个学生为他代笔作画、写字,董其昌死后,那些自行代笔冒充董其昌作画、写字的更是不在少数。可以说,后世流传下来的董其昌的书画作品是鱼龙混杂,真真假假。

    不过,真的未必就好,假的也不见得都不好,关键在于是鉴别还是欣赏。其实,收藏的时候,鉴别和欣赏还是不一样的。

    可能有人说,假的就是假的,哪会比真的好?

    这在董其昌身上还真不一定,除了前文说的故事之外,还有一个故事可以证明这一点。

    话说,董其昌曾经给一个朋友写了不少的字,有一次,这个朋友拿着这些字去请董其昌自己品评哪一幅字最好。董其昌认真看了一遍,选出一幅结构绵密的作品,说这张是他的平生得意之作。

    不料,这个朋友听了董其昌的话,又仔细看了看那幅字,笑着说这张字其实是别人临摹的,不是董其昌的真迹。说完,两人相视而叹。

    你想,董其昌自己尚且看不出自己书法的真假,能说那幅仿作不好吗?

    言归正传,再说代笔,书画代笔也分几个类别,主要也分三个。

    一是书画作品全部由代笔人创作,只有印章是书画家本人的;二是书画作品完全由他人代笔,但书画家本人除了印章用自己的,还会签名或者落款;三是请别人创作书画的主要部分,书画家再作一些补充,然后书画家签名盖章。

    孟子涛经过仔细观察,认为,眼前的这幅画就应该是第三种情况,说起来还不算完全的仿作,如果程启恒买的不贵的话,应该不会亏。

第五十二章 代笔(续)

    正当孟子涛观察桌子上的画作的时候,程启恒就有些好奇地拿起孟子涛的蟋蟀罐看了起来。

    刚开始,程启恒的表情还有些疑惑,越看越震惊,到最后有些不可思议地说道:“我是不是眼花了,这居然是件真品?”

    程启恒的话,让王梦晗和旁边的老董也非常惊讶,他们当然知道宣德青花瓷的行情,如果这是真品,那不得一百多万?

    孟子涛抬起头来,没好气地说道:“难道我就不能买到真品?”

    程启恒嘿嘿一笑:“你知道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关键问题是,你从哪得来的这件东西。”

    孟子涛笑嘻嘻地说道:“这是别人送的。”

    “你就扯吧,那人是散财童子啊,居然送你这样的宝贝?”程启恒撇了撇嘴,明显对这话并不相信。

    王梦晗和老董同样也不相信,王梦晗说道:“孟哥,你就别卖关子啦,这只宣德蟋蟀罐到底哪来的啊?”

    孟子涛摊了摊手道:“我两万块钱买的,和送的也差不多吧。”

    “什么!你不会开玩笑吧?”程启恒他们听了这话,全都愕然不已。

    “什么开玩笑?”

    这个时候,王之轩从门外走了进来。

    大家打了声招呼,王梦晗就说道:“孟哥花了两万块钱买了件宣德青花蟋蟀罐,而且还是件真品。”

    听说是这么回事,王之轩好奇之下,朝着程启恒手上看了过去。程启恒也是识趣,连忙把东西放到桌上,让准丈人观看。

    王之轩走上前,把东西仔细鉴赏了一番,趁这个时候,孟子涛则把画卷认真地看了一遍。

    过了片刻,王之轩笑道:“还真是开门到代的宝贝,小孟,能不能说说这件东西的来历?”

    “没问题……”孟子涛就笑着把刚才的经历跟大家说了一遍。

    听说是这么回事,大家都目瞪口呆,踩地雷居然还能踩到宝贝,这得是多好的运气啊。

    程启恒一脸羡慕、嫉妒地说道:“你这是福星高照啊,居然连这种好事都能被你遇上。”

    王之轩也感慨道:“你这运气还没话说,不过,这种事情的机率实在太低了,你以后还是要小心一些。”

    孟子涛笑道:“一开始我也只是抱着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想法去看看,没想到他居然会拿出这样宝贝来,我也就将计就计了。”

    程启恒说道:“这样的将计就计我也想要啊!”

    老董呵呵一笑,指着桌子上的画卷,说道:“你的运气也不差啊,还得到了这件宝贝。”

    “这到也是。”程启恒得意一笑。

    王之轩朝画卷看了过去,当他看到画卷左下方的钤印,马上一惊:“董其昌的山水画?”

    程启恒得意地点了点头:“我花十五万买下来的,不错吧。”

    “十五万吗?应该还是赚了一些吧。”孟子涛心里嘀咕了一句。

    这时,就见王之轩眉头微微一皱:“到底怎么样,我先看了再说。”

    王之轩的态度,让程启恒愣了愣,目光有些忐忑地看了看孟子涛和老董。

    老董本来也觉得这幅国不错,应该是真品,但王之轩的表现,让他有此不敢发表意见了。

    而孟子涛则给了他一个安心的眼神。

    过了将近二十分钟,王之轩才若有所思地抬起了头,程启恒就迫不及待地问了一句:“王叔,我的这幅画到底怎么样?”

    王之轩回过头来问道:“小孟,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啊?”

    “很不错啊,反正程哥是赚了。”孟子涛实话实说。

    孟子涛最近的表现,让孟子涛刮目相看,对孟子涛的判断也非常信服,现在见孟子涛这么说,让他心里一喜,不过,如果他知道孟子涛这句话的真实含义,估计就有些小郁闷了吧。

    “小滑头。”

    王之轩笑骂一句:“既然你这么说,那就谈谈这幅画的特点吧。”

    孟子涛挠了挠头:“可是王叔,我对书画作品并不精通啊,只会讲一些书本上的知识。”

    王之轩笑道:“废话少说,难道我们说的就不是书本上的知识?”

    “那我就说啦!”

    孟子涛正了正神色,说道:“董其昌作为书画家,懂得书画的笔法相通,除了从唐代书法悟出画家用笔也须留得住,不得流滑,还主张‘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宁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如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

    “和他的关点一致,他的画画近树多用双钩,极少一笔点画。如他绘的《集古树石画稿》,其中所画之树,几乎全部用有顿挫、一波三折的线条双钩,书法趣味十分明显。他勾的山石的轮廓线条也是如此,有一种生拙之趣。”

    “说到这,咱们再看这幅画,大家看这里,能够和董其昌的风格和水平一致,但其余大部分地方,虽然能够以假乱真,但两相一对比,不难看出水平还是差了一些。”

    听到这里,程启恒连忙看了过去,紧接着,就呆若木鸡,久久都回不过神来。

    “咚咚”

    王之轩敲了敲桌子,说道:“小程,有什么事情,听小孟讲完再说。”

    程启恒回过神来,苦笑一了声,就示意孟子涛接着讲下去。

    孟子涛接着说道:“其次,董其昌结合凹凸之形,提出了‘明、暗’的问题。他说‘画欲暗、不欲明。明者如机棱钩角是也暗者如云横雾塞是也’。”

    “董其昌所谓‘明’、‘暗’,和学无关,‘云横雾塞’也不一定说的就是画云雾,而是避免着意、着力,须得象云雾一般空灵,所画景物似堵塞,实则畅通,意欲断而犹连,其中自有一番蕴蓄,耐人悬想寻味。”

    “董其昌觉得,如果写景状物,求其全备,笔墨不免繁琐奎塞。因此,去‘明’求‘暗’,这反映了董其昌以士人气代替作家气的要求。但到了这幅画上,和刚才一样,只有少部分达到董其昌的水平。”

    “另外,他的画,在画意上,不追求‘成教化,助人伦’的功利主义,而是主张以画为乐,寄乐于画,故人们称之为‘文人墨戏画’。而作伪者、代笔者所作之画没有这种内蕴和趣味。”

    接下来,孟子涛就着重对这幅画上几个部分的内容进行对比,最后说道:“因此,我认为这是一幅董其昌的代笔之作,主要部分是他请人代笔的,并由他进行了润色,所以这幅画其实你也没买亏。”

    程启恒苦笑一声:“买是没买亏,但想想总觉得憋屈啊。”

    旁边的老董则安慰道:“小程,你也别灰心,董其昌请人代笔的情况十分常见,据有人统计,他足有十三位代笔作家,载在他代笔画作的手中的同行也不计其数,更何况这幅画还是他润色过的。”

    通常来讲,请人代笔的作品,书画家本人是认可的。正是因为代笔现象的存在,后人在鉴别古人的书画时,往往会发现有的作品只有印章是书画家本人的,其他全不像,有的则是同一个画家在同一时期出现风格差别很大的书画作品。

    一般像这样的画作还比较好认,怕就怕像程启恒这幅画这样,足以以假乱真,而作者本人还润了色的作品,一不小心就会着了道。

    王之轩说道:“如果只是这样,我也不说你了,但如果这幅画被你家老爷子看到了,信不信打断你的腿?”

    程启恒刚刚心里还好受了一些,听了这话,有些愕然道:“为什么,我家没有藏同样的画啊?”

    “小孟,你告诉他。”王之轩没好气地说道。

    孟子涛摸了摸鼻子,说道:“其实这幅画的原作去年就出现过。”

    说到这,他把那次拍卖会的公司和时间报了一下:“所以,你们别看我说的头头是道,那是因为知道了结果才推断出来的,如果真让我遇到董其昌的画,那我也就两眼一摸黑了。”

    程启恒他们刚才还奇怪呢,怎么孟子涛在书画鉴定方面也这么厉害了,原来是这么回事。

    但这个结果,让程启恒就郁闷不已,心里更是十分憋屈,早知道这样,他就把家里的拍卖会资料多翻几遍了,不然哪会遇到这么丢人的事情?

    好在这幅画他多少是赚了,不然的话,传到爷爷耳朵里,非得揍他不可。

    王之轩语重心长地说道:“你啊,在书画方面还需要多努力才行,更关键的是不要仗着自己学了一点鉴赏书画的本事,就盲目下手,不然今后有你受的。”

    古玩市场上,卖家最喜欢的不是新人,而是那种学的不怎么样的半吊子,因为新人知道自己不懂,不敢盲目下手。而那种半吊子,却因为觉得自己有些眼力,只要东西能够令他满意,他就能下手,这种人正是卖家的最爱。

    程启恒连连点头表示记住了,说起来,他在这事上已经吃了两次亏,一次是上回鬼市买的那幅郑板桥的画,另一次就是这回。虽然两次算起来他都没吃什么亏,反道是赚了,但下次还会有这种好运气吗?

第五十三章 赔了夫人

    想到运气,程启恒就忍不住看向了孟子涛,腹诽道:“难道运气这种东西,也有厚积薄发一说?”

    看到程启恒定定地看着自己,孟子涛摸了摸自己的脸:“怎么了,我脸上长花了啊?”

    “嗯,长了一朵喇叭花。”程启恒一本正经地点了点头。

    “去!”

    孟子涛笑骂了一句,就对王之轩说道:“王叔,麻烦您能不能帮我的这件东西找个下家?”

    话音刚落,旁边的老董就说道:“小孟,你既然想出手,那就让给我可好?”

    王之轩问道:“老董,你一个收藏书画的,要这东西干嘛,送人?”

    老董说道:“我吃饱了撑的,这种宝贝还会送人,当然是自己收藏了。”

    王之轩说道:“那我还是找其他人吧。”

    老董说道:“凭什么呀,我难道就不能收藏吗?”

    王之轩淡淡地说道:“我可没不让你收藏,但我问你,上次你从我这买的一件雍正的豇豆红水盂到哪去了?”

    老董微微一怔,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那不是正好缺一笔买画的钱吗?”

    王之轩怒道:“那你卖给谁不好,卖给猪头张?现在可好,这世界上又少了一件宝贝。”

    猪头张其实是陵市的一位大老板,他平时也买古玩,不过他买古玩只是为了显摆,而且也不知道他前世是和古玩有仇还是怎么,时不时的会因为各种原因,把东西给弄坏了,而且追根究底还都是因为不小心所致。

    既然这样,他就小心一点呗,结果还是我行我素,于是像王之轩他们就给他起了个猪头张的外号。而且,平时有什么好东西,也不会卖给他。

    只不过,这年头还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猪头张有钱,根本不怕买不到好货,每当听到猪头张又弄坏了什么什么宝贝,王之轩等人觉得心痛之余,又觉得很憋屈。

    所以,王之轩就对老董把东西卖给猪头张这事,一直有些耿耿于怀。

    老董觉得多少有些不好意思,想了想,也就不争了。

    大家聊了一会,见时间已经不早,老董就告了辞,等他快要走到薛文光店门口的时候,就见薛文光在向他招手。

    老董心里其实也有些不喜薛文光的为人,但薛文光手里还是有些好东西的,因此不想平白无故地得罪他,于是就走了过去。

    两人寒暄了几句,老董就问道:“薛掌柜,你叫我过来有什么事情啊,总不会想请我吃饭吧?”

    薛文光打了个哈哈,就问道:“我刚才看到小孟拿着一只蟋蟀罐,看上去好像挺不错的,你刚才有没有见到?”

    “确实挺不错的,你问这干嘛?”老董有些好奇地问道。

    薛文光马上就扯了一个谎:“嘿,这不是我有个客户,问我哪有好的蟋蟀罐吗,而且还指名道姓要宣德的,这样的好东西,我一时半会怎么找的到,只能碰碰运气啦。”

    老董听了这话,有些奇怪地问道:“你怎么知道老孟手里的宣德的啊?”

    这年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孟子涛和薛文光的矛盾已经在古玩街传遍了。正因为这样,老董觉得孟子涛应该不会把东西给薛文光看,既然如此,薛文光怎么就知道东西是宣德的?难道他未卜先知不成?

    薛文光反应过来自己说漏了,马上补救道:“我先前正好从小孟身边经过,看到青料的表现很像是苏麻离青。”

    老董心里念头一转,随后笑道:“嗯,你还真猜对了,确实是苏麻离青料。”

    “什么!真是苏麻离青?老董,你没搞错?”

    薛文光心里揣揣不安,生怕被老董察觉出什么,但一听这话,脸上顿时露出震惊之色,上前一把抓着老董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