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捡宝生涯-第2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子涛一听,顿时来了精神,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由于孟子涛的车就停在陵市大酒店,于是大家坐车跟着店主的车来到一个小区。

    一行人跟着店主来到他家,随后就看到了那两件瓷器,除此之外,房间时还放着其它一些东西,比如文房四宝、有损的瓷器等等。

    两件瓷器都可圏可点,特别是那件天球瓶,器型硕大,通体绘浓密的缠枝莲,十分精美。

    清代的雍正时期盛行以明代永乐宣德的青花画风为蓝本的点染画法,虽然造型纹样大致相同,但白釉、青花、纹饰风格和款式都不一样。

    永、宣官窑青花瓷器的白釉肥腴且泛鸭蛋青色,雍正官窑青花瓷器的白釉亮丽而滋润;永、宣官窑青花瓷器中有自然的铁锈斑点,雍正官窑青花瓷器的铁锈斑点则是人为点绘上去的;永、宣官窑青花瓷器的纹饰风格古朴,雍正官窑青花瓷器的纹饰风格相对精细。

    经过辨认,此天球瓶正是雍正时期仿永、宣官窑青花的真品,而且还是一件精品之作。

    另外那件五彩辣椒蝶纹玉壶春瓶也是可圏可点的精品官窑瓷器,一般这类瓷器,只要价格不那么出格,孟子涛都会收入囊中的。

    孟子涛询问了一下价格,也不知道是店家觉得自己这两件瓷器很抢手,还是看出了孟子涛的满意,价钱有些贵了。

    孟子涛费了一些口舌,最终的价格还是比市场价稍微高一些,孟子涛想了想,到也没怎么犹豫就同意了,毕竟好的瓷器是有数的,这次错过了,下次再想遇到可就不容易了,况且现在这个价钱还没有突破他的底线。

    正当店家喜滋滋地检查着孟子涛开出的支票时,孟宏昌拿着一只缺了三块肉的青花盘,让孟子涛帮忙看一下。

    孟子涛把青花盘拿到手里一看,心头顿时一震,只见这只青花盘尺寸在20公分左右,胎质细腻纯净,釉面肥厚、细腻、光滑、莹润,绝无橘皮釉纹,釉底白釉匀净,釉薄处泛黄色,厚处呈闪青白色,青花发色浓艳,犹如宝石蓝一般的光泽……

    种种特点,让这只青花盘的制作年代,孟子涛可谓是呼之欲出,这分明就是一件永乐时期的青花瓷,而且还是一件难得的精品。

    只不过,让孟子涛觉得颇为遗憾的是,不知是在什么时候,这只青花盘被人为地打掉了三块,不然这件瓷器的价值,至少在三四千万。但不管怎么说,毕竟是永乐青花,哪怕缺损了,也有价值。(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三章 正气砚

    孟子涛把青花盘重新还给孟宏昌,并隐晦地给了一个眼神。

    孟宏昌马上就明白了孟子涛的意思,问店家什么价钱。

    店家此时正沉浸在赚钱的喜悦之中,看到孟宏昌手里的盘子,并不太在意,报价一千块钱。

    做古玩生意,讨价还价是挺正常的,孟宏昌知道这个价钱捡漏了,但并没有表现出来,对于一千块钱的报价,他还到两百块。在懂行的人面前,如果是完整器,还价不会这么狠,不过这是一件有缺的瓷器,这么还价就正常不过了。

    店家也没觉得孟宏昌说的价格有什么不对,不过两百块钱肯定不行,说至少八百。

    这之后,孟宏昌又压了一下价,最后双方各自让了一步,以五百块钱成交。

    一件古玩,最好能够是收藏有序的,这样价值无疑会更高一些,因此,付了钱的孟宏昌问起了这件青花盘的来历。

    店家很实诚,说,这件缺肉的青花盘,是他以前下乡的时候收到的,在店里放了半年多都没有卖出去,许多人看了之后,都说盘子有些亮,不像是老的。于是,他就干脆拿回来了。

    听了店家的讲述,孟子涛暗自摇了摇头,这人看样子应该不怎么会做生意,不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孟宏昌问东西的来历,你说从乡下收的不就完了,后面这段话,那不是给人添堵吗?

    另一边,孟子涛趁着两人讨价还价的时间,就在房间里转了一圏,走到靠近堆放着杂物的地方时,孟子涛看到一方灰不溜灰,不太起眼的砚台。

    砚台呈长方形,除了一端开了一处砚池之外,其它地方光素无纹。然而,就这么一方砚台,却给孟子涛一种怪异的感觉。

    “难道这方砚台有什么不对吗?”

    这么想着,孟子涛把砚台拿到了手上,看材质应该是一方端砚,但材质马马虎虎,算不上什么好砚,虽然这方砚台还算大,但五六百块钱也就顶天了。

    之后,孟子涛拿着砚台仔细观察了一下,由于东西不怎么好,他也不能兴师动众的拿出什么放大镜观察,再加上房间光线不是太好,一开始他并没有发现大砚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另一边,孟宏昌已经准备付钱了,孟子涛也不想耽搁,准备使用异能,正在这个时候,他突然意识到有些不对,半响,他肚子里哈哈笑了起来,因为他找到了最大的破绽,就是重量不对。

    这时,孟子涛再使用异能得到了结果,和他意料的一样,心里顿时升起成就感。如果他一开始就使用异能,哪有什么成就感,这样就算是捡漏了也没多少乐趣。

    孟宏昌付了钱,孟子涛拿着砚台走过去询价。

    店家看了一眼孟子涛拿着的砚台,不禁有些奇怪,怎么孟子涛会选这样一方砚台?不过,这方砚台太简单了,看起来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店家没有多想,既然对方想买,他难道还有不卖的道理?

    之后,双方协商了一下价钱,最后以三百五十块钱成交。

    大家拿着东西跟店家告了辞,出了门,小云就忍不住问道:“我说,你买这么一件缺了几块的瓷器干嘛?”

    孟宏昌眉飞色舞地说:“等咱们上了车再说。”

    小云看到孟宏昌这个表现,心里微微一动,难道捡漏了?不过这种东西能有什么漏可捡?

    虽然这么想,但小云还是忍住了心中的好奇,一路上并没有多问。大家上了车,大军发动车子,还没等小云开口,孟宏昌就再也忍不住心中的兴奋,哈哈大笑起来。

    “你到底发什么疯啊?”

    “我捡漏了啊!”此时的孟宏昌,高兴的嘴角都快要咧到耳后根了。

    小云有些不爽地说:“你能不能说清楚一点,到底捡了多大的漏,你这么高兴?”

    “这个数。”孟宏昌把手伸了出来,接着又向孟子涛确认道:“子涛是不是?”

    孟子涛笑吟吟地点了点头。

    “五万?”小云的眼睛马上就大了不少。

    孟宏昌笑道:“说少了,五万的话,我至于这么兴奋吗?”

    小云有些目瞪口呆地问:“你不会是说,这只破盘子能值五十万吧?”

    “什么破盘子,这是永乐青花瓷,如果是完整器至少三四千万,不过咱就没那么命得到完整器了,但就算有缺损,这只盘子也至少值五十万。”

    说到这,孟宏昌又把永乐青花瓷的珍贵之处,简单的解释了一下,并说了一下这只青花盘的几个特点。

    “五十万!发财啦!”小云的表情从不可置信到喜上眉梢,最后忍不住欢呼起来,又叫又笑,没一会居然喜极而泣了。

    “我捡了大漏,你哭什么啊。”孟宏昌连忙拿出纸巾给小云擦眼泪。

    “哼!我就是乐意。”小云用力拿过纸巾,马上又破涕为笑。

    最近这段时间,因为钱的事情,小云给自己很大的压力,但考虑到孟宏昌的感受,她并没有显露出来,一直压在自己心里。

    人的情绪,不能老是压住不释放,不然早晚会出问题,小云这样下去,用一句话来说,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死亡。

    小云的想法,孟宏昌当然也能看得出来,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好在,今天捡一次漏,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可谓是皆大欢喜。

    孟子涛说道:“这只青花盘,我建议你还是上秋拍吧(夏拍在下个月,已经开始宣传),我明天去跟张哥说一声,钱可以先去公司提前支取一部分。”

    对孟子涛的提议,孟宏昌和小云都表示接受和感谢。

    因为捡漏,小云心情大好,车里也是欢声笑语不断。

    孟宏昌想到一件事情:“对了子涛,刚才那方砚台是怎么回事?”

    “什么怎么回事?”孟子涛装傻充愣。

    孟宏昌说道:“得了,你就别卖关子了,我还不知道你啊,如果那只是一件平常的砚台,你会下手呀?”

    孟子涛嘿嘿一笑:“咱们去我的店里再细说吧。”

    店家住的地方,离古玩街也就十分钟左右的车程,没一会就到了。

    一行人来到店里,由于是星期天,店里生意还不错,孟子涛还遇到一位熟客。

    孟子涛让大家先拿着东西去楼上的贵宾室,自己留下来和那位熟客聊了一会天,这才走上楼。

    走进贵宾室,孟子涛看到何婉奕正拿着那方砚台观察,他笑着说道:“看出什么了吗?”

    大家纷纷摇了摇头,都说没看出什么。

    孟子涛又问道:“难道你们都没觉得重量不太对劲吗?”

    听孟子涛这么说,大家纷纷掂量了一下重量,小云说道:“你就别卖关子了,我们又不是你,手上掂一掂就知道重量不对。”

    “我拿下工具。”

    孟子涛找了一把小刀,这才走到桌前,对着砚池一端用刀划拉了一下:“看到这处小缝隙了没有?”

    大家伸长了脖子看过去,孟宏昌有些无语地说:“我都不知道你的眼睛是怎么长的,居然连这样的缝隙都能找的到。”

    孟子涛笑道:“谁叫我的外号是千里眼呢。”

    何婉奕笑了起来:“别吹牛啦,快打开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如果没东西,可就不是捡漏,而是打眼了。”

    孟子涛笑道:“就凭你老公我的运气,怎么可能打眼。”

    何婉奕白了他一眼:“德性!”

    孟子涛嘿嘿一笑,接着就用小刀开始处理,片刻后,他又拿了一把一字起子,使劲一撬,只听“咔哒”一声轻响,一片石片被取了下来,露出了里面被棉布包起来的东西。

    孟子涛小心把东西取出来,把棉布取下来,露出了里面的东西,也是一方砚台。

    这方砚台为椭圆形,长三十公分不到,在纹饰方面,并没有什么特别白的地方,但关键表面铭文众多。

    “奇怪,怎么这么多铭文?”

    说着,孟宏昌看到一处铭文,惊呼了一声:“这是正气砚?!”

    岳飞是谁,相信都不用多做什么介绍。岳飞生前曾收藏一方端砚。砚为椭圆形,纵九寸有余,色紫,背面刻着铭文“持坚守白,不磷不淄”。字体雄健豪迈,大气磅礴,正是岳飞高风亮节之真实写照。

    岳飞被害百年之后,此砚流落到南宋末期抗元名将谢枋得手中,谢氏在砚端留下“枋得家藏岳忠武墨迹,与铭文相若,此盖忠武故物也”手迹。

    南宋咸淳九年,谢枋得又将此砚寄赠给抗元名将文天祥,文天祥如获至宝,在砚之左右两侧刻铭曰:“岳忠武端州石砚,向为君直(即谢枋得)同年所藏,咸淳九年十二月十有三日寄赠。天祥铭之曰: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表达了他要继承岳飞遗志,抗敌救国的雄心壮志。

    而三位英雄在同一方端砚上刻铭,也是世间罕见。

    三位宋室孤忠死后,这方宝砚辗转漂泊,阅尽世间沧桑。至清代,又流经多位名家之手,如董其昌、宋荦、朱彝尊等人,都曾在砚上留下铭文。(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四章 捐赠

    之后,一直到道光元年(1821)的时候,不知是什么原因,这方砚台现身集市,被东阳。县令陈海楼买去。

    清光绪甲午年(1894年),温陵最后一位状元吴鲁在皖南的时候,偶然在一条古玩街发现那方岳飞砚,顿时惊喜莫名,于是花重金买回,带到老家温陵。

    据吴鲁在他的《正气斋文稿》中称:“余家藏正气砚,为岳忠武故物,背镌忠武‘持坚、守白、不磷、不淄’八字之铭,旁镌文信国(文天祥)之跋,下镌谢叠山(谢枋得)先生之记。三公皆宋室孤忠,得乾坤之正气者也。旧藏商邱宋谩堂先生家,因名之曰正气砚。甲午秋,余得之皖南,如获重宝。”

    岳飞的“正气砚”大概就是旧藏商邱宋谩堂先生所命名的。

    吴鲁去世后,正气砚由他的第四子忠善珍藏于家乡。吴忠善特将书斋取名“守砚斋”。吴忠善的长子普霖侨居菲律宾;次子旭霖留学东瀛,后在神户大成公司任总经理。

    1933年吴旭霖怀着赤子乏心回国办学,此时弥留之际的父亲将正气砚传给了他,他深知守护宝砚的重要,将其藏之于高阁。

    谁知这位东瀛归来的吴旭霖,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因为家庭成分的原因,全家都被扫地出门,其中六千余册典籍、千件字画、吴鲁遗物朝珠及若干其它珍贵物件悉被抄去,稀世之宝正气砚亦在其中。

    从那之后,正气砚一直没有出现,至今到底在什么地方,一直是一个迷。有些人说这方砚台被人卖给了外商,现在正在美国,有人说被东瀛人得去了,但具体在哪里,却不得而知。

    听了孟宏昌的讲述,何婉奕和小云都惊讶不已。或许这方砚台看起来并不是太显眼,但就凭这方砚台同时出现三位爱国名臣的铭文墨迹,就可以说它价值不菲。

    不过,想要证明这方砚台就是正气砚,当然不能光凭孟宏昌的一句话,孟子涛查看背后的铭文。

    只见中间是“持坚守白、不磷不淄”8字;眉额铭文为宋代谢枋得书“枋得家藏岳忠武墨迹,与铭字相若,此盖忠武故物也,谢枋得记”;左侧文天祥题跋铭文刻以明其志:“砚虽非铁磨难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

    如此种种,就算没有异能提前给出的结果,孟子涛也可以证明这方砚台是真品无疑。

    “是真的吗?”何婉奕问道。

    “确实是真品。”孟子涛点了点头。

    “哇,那你不是又捡了个大漏?”小云惊呼了一声。

    孟子涛笑着摇了摇头:“严格来说,这算不上什么捡漏。”

    小云闻言,有些不可思议地说:“我说你也太不知足了吧,这方砚台最起码好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也是正常的,你居然还说算不上捡漏?”

    孟子涛笑道:“这和知不知足没关系,因为这方砚台我会捐出去。”

    “什么!你疯啦!”小云瞪大了眼睛,觉得孟子涛是不是脑子突然糊涂了。

    别说小云,何婉奕和孟宏昌也有些想不通,孟子涛怎么会想要把这方砚台捐出去。

    孟子涛并没有马上解释,而是拿出手机,上网查了一个新闻,他把手机放在桌子上,说道:“你们看看就知道了。”

    这条新闻是2007年的,说的是吴鲁的后人想要重金寻找正气砚,捐献给故宫。

    趁着大家阅读新闻的时候,孟子涛说道:“当时我在网上看到的时候,我就想着,要是哪天我能得到这方砚台,肯定一分钱都不要,捐献给国家。”

    “这都多少年前的事情了,和你有什么关系呢?”小云摇了摇头。

    孟子涛说:“话当然不能这么说,举个例子,有人抢了某人的宝贝,当时没有追回,过了二三十年,那件宝贝又出现了,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市场上售卖,难道当初被抢的那位,就只能自认倒霉吗?换位思考,相信许多人都不会乐意的吧?”

    “当然,我也可以在暗地里买卖,别人也查不到我身上,但我又不缺钱,又何必这么做呢?如果我自己收藏,这方砚台有三位爱国名臣的铭文,我认为教育意义大,放在我手里完全是暴殄天物。所以,对我来说,捐出去是个最好的选择。”

    还有一点孟子涛没有说,他现在还有官方的身份。另外,他这么做也想借此图名,毕竟他不是无欲无求的人。

    听了孟子涛的解释,大家多少有些理解孟子涛的想法。

    小云说道:“也是,你是土财主,而且水平那么高,捡漏又是家常便饭,一方砚台捐出去也不算什么。”

    孟子涛摸着自己的心脏:“哪有你说的这么平常,我的心其实也在隐隐作痛。”

    随着一阵笑声,这件事情就过去了。……

    第二天,孟子涛去师傅那拜访,问候了之后,他就拿出了昨天得到的那方正气砚:“师傅,您看一下这方砚台。”

    郑安志看到这方砚台的时候,眼睛一亮,连忙拿了起来,仔细鉴赏,片刻后,他就连声叫好起来。

    “子涛,这方正气砚你是从哪得来的?”

    “是这么回事。”孟子涛把昨天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

    “你这运气,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了。”郑安志哈哈一笑,接着问道:“这方砚台你准备怎么处理?”

    孟子涛回道:“我想把它捐给故宫吧。”

    郑安志听了这话,看向孟子涛的目光之中满是欣慰:“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

    孟子涛又把昨天说的那番话,重复了一遍。

    郑安志说了一声好,对自己这个关门弟子,他越来越满意,能力出众不说,而且谦逊得体,又有自己的想法,这辈子能收下这么一位弟子,夫复何求?

    “这样吧,下个月你不是要去京城吗,我联系人,把你捐赠的时间就放在那个时候吧。”

    “谢谢师傅。”孟子涛马上又说道:“对了师傅,到时可千万不能太隆重啊,最好不要有什么影像资料。”

    “为什么?”郑安志有些好奇。

    孟子涛解释道:“我这不是还年轻吗?这年月是网络时代,流言蜚语什么都有,好事在某些人嘴里都能说坏事,我可不想麻烦。只要圏子里能知道我这个人,做过一些什么事情就行了。”

    郑安志点头同意:“行,那就这么办吧。”

    师徒俩又聊了几句,孟子涛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师傅,您对我下个月去京城的事情,知不知情啊?”

    郑安志玩味地笑了笑:“我是专家团的成员之一,你说我知不知情?”

    “啊!”孟子涛愣了神,接着苦笑道:“师傅,既然这样,您怎么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