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价格,让四周的人频频侧目,要知道,这对太平有象起拍价才只有一百万而已,一千万起伏实在太大了。
这也让大拍卖师惊喜不已:“九号先生一千万,还有人出价吗?”
孟子涛低声提醒道:“冯大哥,您这样报价有点太猛了。”
“你觉得这东西能值一千万吗?”冯正生问道。
孟子涛说:“那肯定是不止的。”
这对太平有象香熏,体形硕大,在做工上融合鎏金掐丝、锤堞为一体,图样繁复而不乱,色彩丰富而不俗,做工细致精巧,气度雍容,应该是一件乾隆宫廷珐琅器当中的精品。
既然是少见掐丝珐琅器精品,又和皇家有关,市场价值和收藏价值都非常高,在市场上,卖个两千五百万还是有的,如果一千万能够买下来,还真不贵。
“既然这样,那就懒得跟他们啰嗦了。”冯正生耸了耸肩膀。
“还真是财大气粗啊。”孟子涛暗自感慨了一句。
“两千两百六十万,成交!”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夺,拍卖师兴奋地落下了手中的木槌,而这对太平有象,也被冯正生收入囊中。
这对太平有象拍出了两千两百多万的高价,实实在在地带动了拍卖会的气氛,接下来七八件拍品,也都以高价成交,完全出乎了金栋的意料,这让他和拍卖师心里都乐开了花。
“接下来这件拍品比较特殊,是一本抄本医学著作《格致余论》,经研究,书写者很可能是朱震亨本人,书中朱震亨注明的要点,很有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
听到这时,冯正生打了个激灵,整个人都有些亢奋起来:“我一定要把这本书买下为!”
孟子涛好奇地问道:“冯大哥,这本《格致余论》对你很重要吗?”
冯正生有些激动地说道:“很重要,非常重要!至于原因,说来话长,我呆会跟你讲。”
台上的拍卖师继续介绍道:“可能有些朋友对朱震亨不太熟悉,他字彦修,为金元四大家。他先习儒学,后改医道,在研习《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访求名医,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第子罗知悌,成为融诸家之长为一体的一代名医。”
“他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誉之为‘朱一贴’。此书为就是他的著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话专著。据自序‘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之一事’,以《格致余论》为书名。共收医论41篇,涉及内容相当广泛……”
拍卖师洋洋洒洒介绍了一大堆,说道:“起拍价十万,请各位出价。”
然而,拍卖师的话音落下,场下却寂静一片,好像大家都对这件拍品不敢兴趣,连刚才激动不已的冯正生都沉默不言。
其实,冯正生之所以不开价,道理也很好理解,因为这件东西对他太重要了,所以他不敢马虎,担心万一他抢先出价,有人跟他竞争,于是就打算等等再说。
不过,这把拍卖师可给急坏了,心想,不会本场拍卖会第一件流拍的东西出现吧?(未完待续。)
第两百九十五章 香筒
拍卖师看着场下众人就是不出价,心里多少有些急了,为免本次拍卖会出现第一次流拍,只得声势力竭地卖力介绍着,希望能够打动大家。
但显然,大家并不买账,一直没有人开价,这让拍卖师很无奈,环顾四周,只得准备宣布流拍。
这个时候,孟子涛开口道:“十万。”
拍卖师微微一怔,眼睛立马就亮了起来:“九号座位的这位先生出价十万,还有更高的吗?”
拍卖师故意把孟子涛他们所在的座位号大声说了出来,无非是想要凭借刚才那对太平有象拍出的高价,来暗示这件拍品很有价值。
然而,大家却并不上当,如果是冯正生开的口,那大家还有可能考虑一下,孟子涛的声音一听就知道是年轻人,大家会跟着报价才怪。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冯正生想要瞒天过海,但本来大家就对这件拍品没兴趣,也就懒得多想了。
看到没有人再出价,拍卖师心里稍稍有些遗憾,不过这至少比流拍好多了,他宣布成交之后,马上又开始介绍下一件拍品。
此时,场下的冯正生正兴奋地对孟子涛表示感谢。
孟子涛笑着表示不客气,接着,他又问出了刚才那个问题:“冯总,这本抄本是不是有什么玄机?”
冯正生笑着点头道:“说不定振琰的病能治好了。”
孟子涛听了这话,脑子里又起了问号,一本医学古籍和治病有什么关系?难道上面有什么配方?
冯正生看出了孟子涛的疑惑,说道:“这么说吧,一位名医和我家在上个世纪咱们国家那段时期有了一个很难解开的过节,这本古籍有可能可以解开这个过节。”
孟子涛大致听明白是什么意思了。无非那位名医在当时,可能因为身份的关系,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冯正生的长辈参与到了其中。因为这件事情,对方就不给冯振琰治病了。
想来当初的事情应该把那位名医得罪狠了,不然也不至于迁怒到孩子身上。
当然。具体怎么回事,孟子涛并不知道,况且,冯正生语意不详,估计不太想多说,孟子涛肯定也不会多管闲事。
冯正生说道:“对了,你是不是没看中什么喜欢的?。”
孟子涛摆了摆手:“到也有几件合意的,不过价格有些贵。”
“手头不方便吗?”冯正生问道。
孟子涛笑道:“不是,只是感觉不太合算。如果我遇到特别喜欢的,手头钱不够的话,一定会客气的。”
冯正生笑着点了点头。
不过,接下来的拍品都十分出色,竞争也非常激烈,虽然其中也有孟子涛中意的,但因为价格的关系,他还是放弃了。
在乾隆官窑青花梅瓶之后。又是一件拍品出现在了屏幕上,这是一件香筒。顾名思义就是平时用来装香的物件。
“这个是什么图案?”冯正生轻声问了一句。
拍卖会期间,冯正生一直请教孟子涛一些古玩方面的问题,发现孟子涛十分博才,基本没有什么问题可以难得住孟子涛,而且解说起来通熟易懂,比网络上的交流印象深多了。令他刮目相看。
孟子涛回道:“这叫一路连科。”
冯正生有些不解:“什么意思?”
孟子涛指着屏幕解释道:“你看,这个香筒是以写实手法描绘荷塘水禽生态,莲蕾饱满,荷叶田田,莲枝穿插其间。旁边还有芦苇和鹭鹭。”
“其中,鹭在古代也属吉祥鸟,它曾是六品文官的服饰标记。在装饰上应用亦很多。鹭、芦都与路谐音,莲与连谐音,把鹭鸟与芦苇、莲花组成一幅美丽的水禽图,在吉祥图案中是寓意事业非常顺达,犹如考场接连登科。”
冯正生恍然道:“哦,原来是这个意思,古人还真得挺会想象的。”
“都是为了一个好兆头嘛。”
孟子涛笑了笑,这时有人报价五万,他加价道:“五万五!”
冯正生问道:“你喜欢这个香筒?”
孟子涛笑道:“你看这拍卖会也快到尾声了,我总不能空手而归吧,而且这件东西确实不错,寓意也好。”
冯正生呵呵一笑道:“这到也是。”
由于这香筒使用的材质是黄杨木,虽然也不错,但你要说好,也好不到哪去,在到目前为止的这些拍品之中,只能算是垫底的玩意儿,感兴趣的人不多,最后被孟子涛以七万二千块钱轻松拍了下来。
香筒之后,又接连有五件拍品,最后一件压轴拍品就被拿了上来,却是陈半丁的一幅人物画,最后以全场最高价成交,至此,拍卖会算是圆满落幕了。
接下来,大家随着侍者来到不同的房间,换了衣服后就刷卡付钱,接着就开始检查已经拿到房间的拍品。
冯正生马上就迫不及待地把《格致余论》小心地从锦盒中拿了出来,一看那十分古朴的纸张,他就确认,这应该就是自己要的那一本。
不过,因为眼力的原故,冯正生心里也没有底,就想请孟子涛帮忙看一下:“老弟,还要麻烦你帮我确认一下。”
孟子涛点了点头,小心拿起了《格致余论》,不过,在场的人都不知道,此刻他的内心有如惊涛骇浪,因为这本《格致余论》居然也冒着金光,也就是说他可以从中学习到技能,而且还是一位古代名医的医学技能。
此时,孟子涛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走运还是倒霉了。
前文也说过,这类东西十分稀少,孟子涛本来以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遇到一件,没想到这么快居然就遇到了,运气不可谓不好。
但孟子涛现在根本没有“灵性”来获得技能,而且。这本《格致余论》对冯正生很重要,他就算想买下来也开不了那个口,等到冯正生送了人,那他想要再看到就很困难了,这不是可望不可及吗?
然而,“灵性”这东西同样也非常难得。孟子涛一时半会根本找不到,情急之下,他对刚才拍下的拍品都使用了异能,结果既有失望,又有惊喜。
过了片刻,冯正生有些等不及了:“怎么样?”
孟子涛回过神来,点头道:“我不太清楚是不是作者是不是原作者,但至少从纸张等方面来看,应该是没问题的。”
冯正生听了这话就放心了。喜道:“那就好,那就好!”
看到冯正生惊喜不已的模样,孟子涛只得把东西还了回去,心里琢磨着,到哪去弄到“灵性”呢?要不去故宫看看吧?不过,就算他坐晚上的飞机去京城,回来至少也要明天了,但冯正生等得及吗?
这时。就听冯正生说道:“老弟,我得马上回去。这回不能参加你们公司的拍卖会了,抱歉啊!”
孟子涛摆了摆手,表示不用客气,暗自叹息了一声,看来自己是没机会了。
“算了,反正自己没有做医生的打算。学不到就学不到吧。”
这么一想,孟子涛心里也舒服多了,毕竟他的爱好不在此,就算有了高超的医术,他又没做医生的打算。也没什么用武之地。况且,他突然有了高超的医术,说不定还会被别人怀疑。
孟子涛不是那种喜欢钻牛角尖的人,一但放下了也就不再纠结,笑着表示没关系。
接下来,冯正生又请孟子涛帮忙看下那对太平有象,同样也没有问题。
正当孟子涛拿起香筒准备研究之时,就见金栋面带着笑容从门外走了进来。一进来,他就握着冯正义的手,寒暄起来:“冯总,咱们可有段时间不见了,一起去喝会茶怎么样?”
冯正生抱歉地说:“金总,如果是平时,我肯定二话不说,但今天实在不行,我急着回西京呢。”
金栋有些遗憾,接着反应过来:“冯总,你怎么回西京啊,坐火车吗?”
冯正生奇怪道:“怎么会坐火车,当然坐飞机啦。”
金栋说道:“冯总,那我只能遗憾地告诉你,晚上庐州没有去西京的航班,最早也要明天下午两点多。”
“你没搞错吧?”冯正生有些着急。
“这事肯定不会错的。”说着,金栋拿出手机查了航班资料,果然和他说的一样,只有明天下午两点多才有航班。
“那火车呢?”冯正生问道。
金栋又查到了火车时刻表:“火车就算现在搭得上,你也要到明天下午才能到西京了。冯总,你有什么急事,要不,我让人连夜送你去西京?”
冯正生想了想,还是放弃了,因为开车的话,就算顺利也要十个小时以上,与其这样,他还不如坐明天的飞机回去。
金栋马上邀请道:“既然这样,冯总今天晚上就住在我这吧?”
既然有的是时间,住哪不是住,冯正生就同意下来,当然也就同意了金栋刚才的提议。
一行人,跟着金栋来到一间会客室,马上就有侍者拿来茶水以及可口的点心。
注意到冯正生让孟子涛坐在旁边,金栋心里有些好奇,正准备询问时,就听有人敲门,接着,就见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走了进来。此人身材高大,长相俊郎,端的是一表人材。
金栋讶然道:“庆怀,你怎么现在才来?”
男子礼貌地对大家点头示意,接着对着金栋说道:“别提了,同学喝醉了,把我拉着都不肯放。”
“女同学吧?”金栋哈哈一笑。
“好像我只有女同学似的。”
男子翻了个白眼,接着说道:“有件事情想通过你了解一下。”
“什么事?”金栋问道。
男子看了看孟子涛他们,示意在这里说不太方便。
金栋跟冯正生说声抱歉,接着就带着男子走出了门外,过了一会,两人走了回来。
进来之后,金栋先是给双方做了介绍,男子名叫马庆怀,是他来自京城的朋友。
冯正生也把孟子涛介绍了一下,问道:“金总,你们这是有事吗?”
金栋说道:“是这么回事,你刚才是不是拍了一个香筒?”
冯正生说:“那是孟老弟拍的。”
“是这个?”孟子涛打开放在旁边的盒子。
“就是它。”
马庆怀对着孟子涛笑道:“孟兄,这只香筒对我有用,不知能否割爱?”
“真是笑话,到手的鸭子,我还能送给你不成?”
孟子涛冷笑一声,接着摇了摇头道:“抱歉,我也挺喜欢这只香筒,没有出手的打算。”
马庆怀向孟子涛拱了拱手:“通融一下嘛,要不这样,你是七万二买的,我凑个整数,十万如何?”
孟子涛还是摇了摇头,婉言拒绝了。
这让马庆怀心里有些不满,不过自己现在求人,他也不会给孟子涛脸色看,又笑着说道:“要不这样,就当我欠孟兄一个人情,让给我可好?”
孟子涛还是不同意,心里冷笑道:“一个人情就值几千万,真是笑话!”
马庆怀有些怒了,暗自咬了咬牙,伸出手说:“再加五万!”
孟子涛还是相同的答复。
见此情形,冯正生有些奇怪了,朝着盒子里的香筒看去,只见香筒呈长直筒状,尺寸到是不小,高度有三十多厘米,作者以刀代笔刻画“一路连科”在沉香的外壁上,雕琢古朴、刻工尤劲、包浆浑厚,纹饰精致生动,布局章法紧凑,确实是一件不错的玩意。
不过,香筒因为材质的缘故,价格再贵也贵不到哪去,十万到顶了,十五万已经算是“天价”,冯正生实在想不明白,马庆怀为什么执意要买下这只香筒,难道其中暗藏了什么玄机?
这时,金栋开口道:“孟兄弟,我能看出来你很在意这只香筒,不过,这只香筒对庆怀的爷爷来说,确实十分重要,要不这样,我再加五万,你把它转让给我们,怎么样?”
话音刚落,马庆怀摆了摆手,说道:“不用你的钱,孟兄弟,我给你三十万,买下这只香筒,总行了吧?或者,你看不起我马某人?”
孟子涛呵呵一笑:“行,三十万就三十万,不过你得让我先把东西拿出来!”(未完待续。)
第两百九十六章 和阗红玉
“装,接着装!”
看到马庆怀不明所以的神色,孟子涛暗自哂笑一声,随后,在众目睽睽之下,他把香筒的下盖用力一扭,拔了出来。
此时,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里面塞着棉絮这类东西,接着,孟子涛就用工具,把棉絮取出来,并从中倒出了一件火红色的玉器。
“这……”看到这里,所有人都惊讶不已,久久说不出话来。
过了片刻,冯正生回过神来,震惊地问道:“这难道是传说中的赤玉?”
金栋提出了反对意见:“不对吧,赤玉不就是战国红嘛,应该是玛瑙吧。”
孟子涛把玉器拿到手中欣赏了一番,说道:“我也不能确定古时的赤玉到底是玉还是玛瑙,是不是赤玉咱们另说,不过,这是和阗红玉应该是可以确认的,而且还是原生和阗红玉,十分稀有,我还是头一次看到。”
早在战国时期,屈原的辞中就有关于和阗玉的诗句:“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和阗玉中,羊脂白玉又因其晶莹洁白,质地细腻,状如凝脂而为人熟知。
另外,关于和阗玉还有“一红二黄三墨四羊脂”的说法,即除了白色的羊脂玉,和阗玉还有红玉、黄玉和墨玉,这三种玉石因产量稀少显得尤为珍贵。
冯正生疑惑地说;“这么稀有?可我以前也见过和阗的红玉啊。”
孟子涛解释道:“这不一样,一般来说,和阗红玉分为四种。一是原生红玉,玉的颜色里外一致。越往玉石内部其颜色越深或者颜色一样;二是次生红玉,与原生红玉恰恰相反。因为氧化亚铁的氧化作用,红色由外部向内部侵入,玉的颜色越往内部越淡。有些次生红玉表皮是黑色,有强光照料射时,里面是通红的。”
“三是红皮玉,顾名思义,其表面是颜色不均匀的红色,其内部则是其他颜色的玉质。这种玉市场上较为常见;最后一种,红皮俏色玉。是指其他颜色玉上面带有俏色红,面积不大,却能平添一份美观,这种玉也较容易见到。”
“因为原生矿之前一直未被人发现,目前玉石市场上鱼目混珠,多见的是后三种,另外,还有不少不法商贩通过人工染色等方法做成沁红假象,更使得和阗红玉真假难辨。”
说到这。孟子涛把玉器放在桌子上,由于室内的灯光比较自然,玉器通体呈暗红色。
接着,他又拿出强光手电照射玉器。只见其在强光的照射下,玉器内透出了艳丽的玫瑰红,十分夺目。
“这是原生红玉。色泽均匀,内外颜色一致。触手温润,滑如凝脂。正符合文献古籍中对原生红玉的描述‘艳若鸡冠,油脂光泽,紫红处如凝血,赤红处如朱砂’的特征。”
孟子涛看着大家目光中透露出的惊叹之色,心里一笑,接着说道:“这种原生红玉特别稀罕,原本我也以为不存在这种玉石,还是后来从我师傅口中得知,全国有五六个人手上有,他们一般都自己收藏不转手,给他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