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厂-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他的千户、百户们也想到了这些问题,扩编是大事,是直接牵涉到他们的利益的,因此一个个都来了精神,两眼睁得大大的,耳朵竖得直直的,等着听刘公公的明确安排。

第三十八章 千户发难

    金良辅正要把自己的疑问提一提,不想锦衣卫出身的掌刑千户刘仕却皱着眉头从班位中走出,一脸不满的对刘应坤说道:“刘公公,东厂虽是内廷管辖,但自成祖始建至今,人员编制都有定额,轻易不能擅改,若行扩编,须有皇上手谕明诏,却不知公公可曾带有圣谕前来?如有,下官等自当遵行,但若没有,恕下官等不能答应扩编一事!”

    刘仕话音未落,刘应坤就勃然变色了,坐在那边的李朝钦神情倒是未变,只不过手中的碗盖却突然不动了。金良辅更是一个哆嗦,一脸惊讶的望着刘仕,不明白他这是唱的哪一出。

    那些百户、司房们眼见得刘仕突然向刘应坤发难,不由全是一凛,尤其是那帮锦衣卫出身的番子们,更是不约而同的震了一下,旋即出来几个百户一齐走到刘仕身后。人群也好像事先商量好的一番,“哗”的一下就分成了两边,一边是锦衣卫调来的那帮人,另一边则是和锦衣卫没有关系的番子们。

    掌刑千户刘仕公然发难,着实让袁大海吓了一跳,等里面的番子们划清阵营时,他和几个手下却不知道往哪站。

    袁大海和钱恩是边兵出身,张德喜和李庆却是锦衣卫的人,郭可纲原先是地面上的泼皮,不知走了谁的门路进了东厂,两月前才从子颗新调到他手下。就这么五个人,却有三个不同的出身,现在锦衣卫的人和大档头们对着干,你要他们如何选择?

    钱恩、张德喜他们也懵了,不知道如何选择,急切的看着袁大海,想知道他怎么决定。

    没有多想,袁大海果断往前迈了一大步,站在了锦衣卫那帮人的对面,钱恩和郭可纲见状毫不犹豫跟了上去,张德喜和李庆则犹豫一下,随后相视一眼也跟了过去。

    刘仕为什么发难,袁大海不知道,但他却知道,刘仕不可能抵制得了东厂的扩编,而且这人在史书中连个名字都没有留,再加上他现在的表现,可以断定,他这个掌刑千户很快就要从世上消失。

    和东林党勾结却罪不致死的杨如龙都被迅速处死,更何况一个公然带着一大票手下和公公们对着干的刘仕呢!

    东厂内讧,有趣,太有趣了。

    袁大海冷眼旁观,他想看看刘应坤和李朝钦是如何解决这个锦衣卫的“剌头”,又如何处置那帮跟在刘仕身后的百户、司房们的。要知道,这些人连同他们手下的锦衣卫番子,可是占了东厂一大半人的,如果一个处理不好,东厂就会陷入分裂局面,这可是大明朝和东厂史上从未有过的大事!

    历史上大明朝的特务组织有过分裂,不过那是在东厂之外另开西厂和内行厂,严格来说不是将东厂给分了,也没听说过东厂内部有谁跟厂督过不去的,没想这回却是开了眼,竟然跳出一个掌刑千户领着锦衣卫的人对“公公”们开炮,热闹,实在是太热闹了。

    如果刘应坤真的解决掉这些锦衣卫的番子,那东厂之中可就是空了好多职位出来,再加上魏忠贤要扩编东厂,是不是就意味着我袁司房可以更进一步成为袁百户,又或是飞黄腾达直晋袁千户呢?将来再被人尊称一声“袁大档头”呢…

    一想到这,袁大海的心瞬间热火起来,不由盼起刘应坤和刘仕马上大打出手,直接就来个血溅东厂,要是有机会,自己再上前来个“公公小心”什么的…

    …………。。

    袁大海他们站在最外面,所以他们如何选择没有人关心,现在所有番子的视线都集中在三档头刘应坤和掌刑千户刘仕的身上。

    “刘千户,你这是干什么,还不快退下!”

    金良辅一边上前拉刘仕,一边冷汗直冒:刘仕你想干什么!造反吗!

    刘仕却没有理会金良辅,而是冷冷的看着刘应坤。他身后那几个百户都是他的心腹,虽然什么话也不说,但他们的行为无疑是在告诉刘应坤他们这帮太监,在东厂,大档头们固然说话算数,但他们这帮锦衣卫的人认得却是刘千户。

    皇上的手谕,刘应坤当然没有,因为扩编东厂一事是由魏忠贤决定的,根本没有报请皇上同意过。既然皇上不知道这事,他如何来的手谕?不过他是尚宝监的掌印,管着圣旨和玉玺,拟一张圣旨倒不是难事,但难的却是这刘仕不比那杨如龙,此人极难对付,而且后台极硬,其兄刘侨便是锦衣卫北镇抚司指挥使。

    一个北镇抚司指挥使已经够棘手了,再加上东厂之中有一大半番子都是从锦衣卫调来的,这些人又有大半是从北镇抚司调来,而刘侨与刘仕经营北镇抚司十多年,早就根深蒂固,如果真动了刘仕,怕这些锦衣卫番子们能够当场哗变。

    有这层厉害关系在,刘应坤自然不认为凭一张假圣旨就能当着这么多锦衣卫番子的面把刘仕也给解决掉。不过此人胆敢与咱家做对,咱家可不能容他活着!

    刘应坤凶光一闪,已生杀意,但他掩饰得极好,在众人的注视下突然干笑一声:“今天太有意思了,前面一个杨如龙跟咱家要圣旨,现在刘千户也要跟咱家要圣旨,莫不成没有圣旨,咱家这些公公们就什么事也不能办了吗?”

    刘仕身后几个百户听了刘应坤这话,不由脸色一变,有两人更是把手按在了刀柄之上,后面的司房番子们也一个个紧张起来。

    刘仕却是神色不动,沉声说道:“公公不要误会,下官没别的意思,只是这扩编一事非同小可,下官身为东厂掌刑千户,自当要问得清楚些。”

    “问得清楚些?”

    刘应坤点了点头,脸色显得很是温和,负手转过身去向椅子上走去,“若是没有皇上的手谕,是不是刘千户就要带着你的人反对咱家了?”

    “没有皇上的手谕,恕下官很难从命!”刘仕回答得很是硬气,一点通融余地也没有。

    “如果这是九千岁他老人家的意思,你是不是也不从命?”说话的是四档头李朝钦,到目前为止,这是他第一次开口。声音不尖也不厚,平淡得很,没有什么特别。

    刘仕看了一眼已经站起来的李朝钦,暗做戒备,丝毫不退让,坚持说道:“下官只认圣谕!”

    “是吗?”

    李朝钦缓缓的向刘仕走去,每走一步都让堂内的番子们提一次心,刘仕的脸颊微微动了动,并没有怯意,李朝钦的身手虽快,但他自信,对方不可能杀得了他。

    呼、呼、呼。。。

    堂内静得让人恐惧,袁大海在后面都能听到前面的人发出的沉重呼吸声。

    包括袁大海在内的所有番子都在想李朝钦肯定要出手对付刘仕,就连刘仕自己都这般想,但让人意外的是,李朝钦却是在距离刘仕还有数尺的距离停了下来,嘴角一翘,问了一句:“东林党给了你什么好处?”

    ……………

    岳母这几天需要开刀,现在医院观察,确定手术日期,骨头身为女婿,不可能不去照顾,所以这几天的更新有点少,请大家见谅。

第三十九章 利益瓜葛

    “下官心中只有皇上,没有什么党不党的,李公公莫要以为这世上人都和东林党人有什么瓜葛,下官对内廷众位公公们可是一向敬仰得很,不然下官也不会被派到东厂来了!”

    刘仕不软不硬的顶了李朝钦一句,他今天是铁了心要与这两位大档头抗衡到底了。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刘仕此举也不是突然失心疯,而是利益所致。

    众所周知,东厂自开办以来,厂中所选番子便大半从锦衣卫抽调,即使当年宪宗皇帝不信任东厂,转而让汪直开办西厂,所拨给的番子同样也是来自于锦衣卫,正德年间的内行厂则干脆是从东厂中再抽人出来。因此,二百年来,锦衣卫便成了东厂番子的最主要来源。而开办东厂的目的却是为了侦缉百官不法之事,充为皇帝耳目,并加以监视锦衣亲军,那短暂的西厂、内行厂则直接连东西厂一块监督了。由此带来一个尴尬而又矛盾的问题,那就是东厂身负监视锦衣卫的任务,而承担这一任务的番子却大多来源于锦衣卫,这无疑就是矛和盾的故事了。

    好在两百年来,对于这一奇怪的安排,厂卫之间倒也没有什么不协调,大家相安无事。唯一的例外就是汪直厂公在提督西厂时,发现并重视了手下成份的问题,因此大胆的启用大批民间人士,诸如市井泼皮、江湖中人、各部小吏、走街小贩等等。总之,汪厂公一刀下去,彻底净化了西厂番子的成份,将原先皇帝拨过来的锦衣亲军赶走了大批,由此真正开始了西厂独立于东厂与锦衣卫的特务生涯,并且收效显著,使得西厂威名远播,声势压了东厂、锦衣卫若干头,西厂也一直到汪直失势后方才被裁撤。

    因为西厂的威名太大,所以百年之后,不管是东厂的人,还是锦衣卫的人,都对当年的西厂念念不忘,并且记住了汪厂公是如何一夜之间将西厂发扬光大的,如果刘仕没有记错,他可以肯定,汪直当年采取的手段便是“扩编”。

    当然,只要不是另开西厂,东厂要扩编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魏公公想扩就扩好了,反正自己是掌刑千户,除了这四个大档头太监外,东厂上下没人敢对自己说一个不字。厂子规模大了,人手多了,自己也会跟着水涨船高,权势更重不是。

    表面上看,事情好像是这样,但刘仕却不怎么看,他从中看到的是魏忠贤要削弱锦衣卫,削弱他们这帮锦衣卫出身的千户、百户们的权势。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刘仕认为如果东厂扩编的话,那他的哥哥北镇抚司指挥使刘侨将不能如愿升为锦衣卫都指挥使。

    要知道东厂和锦衣卫虽然一样都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但皇帝不可能直接指挥厂卫,所以他必须通过两个人来完成他对厂卫的掌控。这两个人便是锦衣卫都指挥使与东厂掌印太监,两者又有一个区别,前者是正常人,且多是由勋戚担任,而后者却是由宫里太监出任,一般是司礼秉笔太监才能提督东厂。

    而现在的锦衣卫都指挥使是勋戚骆思恭,一个从万历二十三年就开始担任锦衣卫都指挥使的老人。

    骆思恭的确是一个老人,年纪比魏忠贤还大,并且从天启二年起,他老人家就就已经不再到锦衣卫衙门办公了,从目前迹象看,皇帝陛下即将要重新委任新的锦衣卫都指挥使,已接替病得不能起床的骆思恭,而锦衣卫内最有可能接替骆思恭成为新都督的人选便是北镇抚司指挥使刘侨刘仕的亲哥哥!

    和朝廷有六部一样,锦衣卫同样也有几个机构,其中一个便是负责皇帝侍卫及职掌廷杖的大汉将军,另一个则是两司。

    两司指的是经历司与镇抚司,前者专管锦衣卫公务文书的出入、誊写及档案封存等事项,与六部职方司职能大同小异。镇抚司则是整个锦衣卫的要害所在,又分南北镇抚司。

    南镇抚司设在南京,专门负责卫所犯罪调查及兵器研发,而北镇抚司则设在京城,主管各地藩王及官员秘密监视、专理诏狱,可以不经三法司授权,直接听命于皇帝取旨行事,用刑极其残酷。狱成后专达皇帝,不须通过锦衣卫都指挥使,锦衣卫中如果不掌诏狱者是绝对不得干预北镇抚司其事的。

    可以说,北镇抚司是锦衣卫的要害所在,也是灵魂所在,指挥使刘侨自然也就成为锦衣卫中仅次于都指挥使的二号人物,如此,骆思恭若退,接替他的人选最大的可能便是刘侨。

    魏忠贤要扩编东厂,肯定不可能是从锦衣卫抽调,因为锦衣卫的人员固定,都是在五军都督府备案的,如果全调给东厂,锦衣卫岂不是成了空架子?并且有汪直的教训在,刘仕自然不相信魏忠贤的扩编没有针对锦衣卫的意思,因为锦衣卫和东厂不同,虽然有许显纯、田尔耕、许云鹤等人充为其耳目爪牙,但锦衣卫的大权仍是抓在哥哥刘侨手中的,魏忠贤并不能直接掌控锦衣卫。关键的一点是,哥哥刘侨不喜欢魏忠贤,而且他的亲家是东林党人黄尊素,至交好友则是东林党人高攀龙。

    正因哥哥刘侨与东林党人亲近,所以魏忠贤屡屡欲借锦衣卫之手除去一些异己者都不能如愿,而且自己在任东厂掌刑千户的四年内,暗中化解了多次针对东林党的侦缉密查,并且牢牢掌握着东厂之内的锦衣卫番子,使得东厂未能成为魏忠贤的利爪。

    刘仕还不会蠢到天真的以为魏忠贤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毫不查觉,之所以魏迟迟不对自己下手,还不是因为哥哥刘侨的缘故!如果不是有一个担任北镇抚司指挥使的哥哥,刘仕相信,凭自己这几年的举动,魏忠贤早就将自己除去了。

    方才刘应坤拟假圣旨擅杀杨如龙的时候,刘仕就嗅到了危险信号,魏忠贤要对东林党人下手了!而东林党若是垮了,哥哥刘侨肯定要受牵连,因此,无论是公还是私,刘仕都不能让魏忠贤扩编东厂的图谋得成。他有抗衡魏忠贤的底气,因为他相信,东厂之内的锦衣卫番子都是会听自己的,如果刘应坤和李朝钦敢乱来,那他们就得掂量掂量东厂内讧的危险。

    “刘千户这话,咱家爱听,只不过咱家觉得,千户大人心里可不这么想,或许一个死去的刘千户对咱家这些公公们会更恭敬些。”

第四十章 叛我 千刀万剐

    李公公动手了,他似乎根本不考虑刘仕身后的那些锦衣卫番子们,更不考虑刘仕的那位贵为北镇抚司指挥使的哥哥,在他看来,敢于跟魏公公做对的人,都要杀。至于杀了他之后,会有什么后果,就不是他考虑的了,因为他无须考虑。

    “你敢!”

    刘仕反应迅速,在对方剑尖距离自己胸口还有半寸之时向后跃去,旋即暴喝一声“锦衣卫何在!”

    “在!”

    数十名锦衣卫番子在几名百户的带领下提刀冲了出来,挡在刘仕的身前,当先一百户怒目一瞪,大吼一声:“谁敢动我千户大人!”

    面对几十把指向自己的绣春刀,李朝钦毫无惧色,冷笑一声:“锦衣卫的人果然是靠不住,看来九千岁说得对,你们这帮家贼早就该防着了!”

    “你们干什么,造反吗!”

    事情搞成这样,金良辅可是慌了手脚,忙抢了出来挡在李朝钦身前对那帮番子喝道:“李公公是我们东厂的四档头,内廷尚宝监的掌印,你们竟敢拿刀指着他,一个个都活腻了吗!还不快给咱家退下!”见那帮番子们不理会自己,不由急得一跺脚,上前拨开两名持刀的番子,走到被护在中间的刘仕面前求道:“刘千户,大家都是东厂的人,有什么事不能商量的呢!听咱家一句劝,向李公公赔个不是,东厂扩编是厂公的意思,你又何必反对呢?”

    “金公公也看到了,是李公公要杀本官,可不是本官犯上!”刘仕一边说,一边眼睛紧紧盯着李朝钦,虽不怕对方,但对方身手也颇有耳闻,有些忌惮他暴起伤人。金良辅在边上劝他,他却充耳不闻,一点也不肯退让。

    见说不动刘仕,金良辅没办法了,抬眼见刘应坤冷冷的看着这边,忙上前求道:“公公,您老倒是说句话啊,万万不能打起来啊!”

    刘应坤冷冷看了他一眼,淡淡道:“有什么好说,咱东厂养了一帮忘恩负义的白眼狼,敢对咱家们动起刀来,这事要传了出去,怕要被人笑掉大牙喽…”话锋一转,厉声道:“你也是宫里的人,不知道规矩吗!”

    金良辅吓得一个寒颤,不敢再说一句,面无人色的退到一边。

    。。。。。。。。。。。。

    “千户大人,李公公,有话好说,有话好说…”

    刚刚被提为百户的蓝国安脑袋都大了,他也是锦衣卫的人,可是他可不敢跟公公们亮家伙,这不是他娘的找死吗!可他也不能公然跳出来和刘仕对着干,他要是跳出来,在这帮人眼中可就铁定是个“吃里扒外”的东西了,往后叫他如何在锦衣卫立足呢。

    不是锦衣卫出身的番子们此刻也不知道怎么办好,杜老五等人倒是第一时间就抽出刀来,朝前踏了一步准备护卫公公,却见身边就稀拉拉几人,那帮子家伙都张大着嘴巴在发呆呢,不由硬生生的止住了脚步,不敢再往前一步。

    对方可是有好几百人,单凭自己这几个人,如何能是他们的对手,要是这帮锦衣卫的人真他娘的红了眼,动起刀子来,只怕自己这几人还不够人家喝一壶的。好汉不吃眼前亏,况且又不是张公公在这,充的什么英雄!

    杜老五当下就打住了出头的念头,不经意的慢慢往后挪。那几个跟出来的番子见状,也只好跟着悄悄往后退。

    “司房,咱们怎么办?”

    见锦衣卫的人亮刀子,这边却没人上前护档头们,钱恩不由焦急的拉了拉袁大海。他虽然对太监们没有好感,但是身为东厂之人,却如何也不能坐视这等内讧局面发生。

    袁大海没有告诉钱恩怎么办,而是问他道:“还记得当年咱们在辽东的事吗?”

    钱恩听后顿时明白了,点了点头,将手按在了刀把上。郭可纲和张德喜他们见了,不由心一跳,等到袁司房也将手按在了刀把上,这才反应过来,没有多想全按住了刀把。

    …………

    刘应坤眼中满是寒光,缓缓走到李朝钦身旁,扫了一眼那些亮刀子的番子后,冷冷对刘应坤道:“刘千户,你可知以下犯上该当何罪?”

    “刘公公,事到如今,下官也没话好说,但请公公能给下官和弟兄们条生路,从今天起,下官就领着这帮弟兄们回锦衣卫去,东厂从今往后与咱们两不相关!”

    真就要和这些太监们翻脸,刘仕还是有些心虚的,毕竟事情闹大了可就不好收场。他已盘算过了,现在只有一条路能走,那就是离开东厂回锦衣卫去,魏忠贤势力再大,只要哥哥刘侨仍是北镇抚司指挥使,只要骆老都督还在,他就不能拿锦衣卫怎么办!

    听了刘仕这话,刘应坤“嗯”了一声,抬头朝刘仕身后那些番子看去,鼻子一抽轻声叫了句:“刘千户要带人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