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游龙-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60章 苦心动员() 
接着,李翊走到那名仍守着母亲尸体痛哭不已的少年跟前,关切的问道:“孩子,你不能再哭了,这么长时间了,身体可就要哭坏了。唉!人死不能复生,你母亲九泉之下也不愿你伤心过度啊!”

    “孩子,你是哪里人氏,叫什么名字,家里还有什么亲人没有?等安葬了你母亲,你就跟我回宁州吧!我会好好照顾你的。”

    那名少年抬起头来,抹掉了眼泪,抽泣着回答道:“我娘都叫我央儿,也叫我徐伢子,我家本来在关中一带,家里还算是过得去,只是后来我父亲去世了,我和母亲、姊姊才一起相依为命。”

    “再往后关中地区兵荒马乱的,匪兵四处劫掠,随意杀害无辜,家里实在呆不下去了,我母亲就带着我和姊姊一起向蜀中逃难,不承想姊姊却在中途走丢,我和母亲只好流落到了川南。”

    “没想到,没想到川南这两年又连续发生了大旱,这两年我们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直到熬不住了,我们娘俩又只好随着逃难的人流来到了这里。”

    “幸好得大帅收留,好不容易找到了安身的地方,没想到我娘却又撒手而去,我我呜呜呜!”

    说着说着,这名瘦弱的少年又抽抽噎噎的哭了起来。

    李翊打量着这名衣衫褴褛、满面灰垢的少年,见他虽然飘零落魄,但是相貌清秀,思维清晰有条理,仿佛骨子里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吸引着自己,使自己对他突然间产生了某种言说不明的好感。

    从他的言谈举止来看,想必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否则他不会有这种落落大方的气质和叙事明白的口才了。

    李翊接着问道:“徐伢子,你有没有读过书啊?”

    徐伢子点了点头,伤心的说道:“嗯!我只是跟我娘学了一些,她经常教导我和妹妹要刻苦读书,要想父亲一样做个有用的人。可是,我呜呜”

    刚说了一半,他又伤心的哭泣了起来。

    李翊痛惜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他道:“孩子,光知道哭是没有用的,看你的年龄,也是一个小男子汉了,怎么能说哭就哭呢?现在最重要的是安葬你的母亲,总该让她入土为安才是。”

    “好了,我派两个人帮着你,料理完你母亲的后事,他们会带你到宁州找我的。今后就跟着我吧。你也不是小孩子了,要学会坚强的面对这一切啊!”

    看着他伸手抹去了眼泪,停住了哭声,李翊才放下心来。

    挥手叫过两名亲兵,让他们和钱聪一起,帮助徐伢子料理他母亲的后事,然后再带他到宁州安置在宣抚使内。

    交待完了这一切,李翊本打算立刻赶回宁州,去布置迫在眉睫的防疫准备工作。

    要知道这些方子上的药材,根据现在的饥民人数计算,其用量无疑是非常巨大的。

    云南的存货肯定不足使用,需要马上安排人手四处采购,还要防止药材价格因此暴涨,损害老百姓的利益。

    这件事情十万火急,半点也不能耽搁,早准备就对我们越有利。

    李翊不敢耽误,连忙带领众人马不停蹄的往宁州赶去。

    一回到宣抚使府,李翊立刻命令召集所有官员到府里议事,就说有重要的事情向大家宣布。

    由于众多官员都已经到街头忙于应付蜂拥而来的饥民了,所以过了大半个时辰才把人员聚齐。

    李翊没有再多废话,而是开门见山的说道:“云南这次一下子接收了数万饥民,诸位已经开始为饥民的饮食安置工作而忙碌了。”

    “除了会泽等三县接收的大约一万多名饥民外,还有四万多名饥民很快就要全部到达宁州。”

    “我们的担子很重,面临的形势很严峻,而且还有更大的危险有可能来临,要知道这么多的饥民,谁也不敢保证,会不会发生大规模的疫情,这是一点也不能忽视的危险隐患。”

    “所以我要求诸位一定要打起精神,戮力同心的把防疫工作抓起来,这是关系云南生死存亡的大事,千万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

    “这次我在东川县巧遇了岭南神医轩辕述老先生,他亲手交给了我两张药方,正是防瘟治瘟的不世良方。”

    “他老人家的为人在座的应该都比较清楚,他在岭南各地行医数十载,救治了大量贫病交加的百姓,这次又献上了其呕心沥血研究出来的方剂,可以说是我们云南的大恩人了。”

    “他老人家现在还在云南各地走动,希望诸位见到他老人家的时候,都要真诚的向他表示感谢,并就近为他老人家提供一切便利。”

    “虽然方剂已经有了,但是要知道我们云南根本没有准备那么多药材。在解决好饥民吃饭的同时,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收集到足够的药材,所以诸位要集思广益,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尽最大的力量,以最快的速度,筹集足够的药材。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要把这件大事落实到位。”

    “过一会儿,我会把药方交给林大人,由他通盘考虑药材的收购问题。诸位有什么好的建议,都可以提出来,只要有利于饥民和防疫工作,并能收到一定成效的,本帅都会予以重赏的。”

    “另外,关于饥民的安置方略,目前还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不知诸位有什么良策。”

    “钱大人,饥民目前的安置是怎么进行的?有什么困难吗?”

    钱士塘面露忧虑之色,黯然说道:“回禀大帅,既然说还有四万多饥民正向宁州涌来,这次的救济安置工作,只能说是十分艰巨了。”

    “从目前来看,先期到达宁州的不过数千人而已,就算是这样,宁州的大小寺院都已经利用上了,而且还是有很多难民没有落脚的地方。”

    “下官正寻思着,是不是把东、西校场也安排上。但是最难办的就是,这些地方缺少遮风挡雨的屋舍,安置的人数恐怕不会很多。我听说军营里大概还有一些帐篷,大帅看能不能下拨到宁州,暂解燃眉之急啊!”

    李翊点了点头,说道:“这个没有问题,就让简将军派人把帐篷运送到东、西校场,有多少就运多少,尽量的都用上。其他人还有什么好主意,不妨说来听听。”

    何守杰闻言,站起来说道:“大帅,依下官所见,孙贼的伪宫现在还闲置着,我们不如把也它利用起来,让灾民们入住,多少也能安置上几千口人,不知大帅意下如何?”

    李翊闻言一喜,正要开口表示赞同,没想到下面却已是议论纷纷,甚至有人大声表示反对,认为把伪宫交给饥民入住,等于是谮越了规矩,不合法度,若是朝廷怪罪下来,云南的各级官员可是难以承受。

    更有人认为,把装饰的金碧辉煌的宫殿交给污秽不堪的饥民,就是对朝廷威严的亵渎,是大不敬的行为,因此万万不可行此下策。

    李翊默默的听着他们的议论,心里非常的生气,这些狗眼看人低的东西,眼里根本瞧不起这些落难的饥民。

    想必在他们心目中,能给这些饥民一口吃的,就算是非常大度的施舍了,看情况,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应该不在少数。

    但现在正是用人之际,李翊当然不能厉声的斥责他们,从而使这些人心生怨言了。

    所以李翊只是挥了挥手,制止了他们的争论后道:“大家不要再争了,何将军的这个建议,本帅看还是比较可行的。”

第61章 众人拾柴() 
“首先来说,孙贼的伪产根本算不上朝廷重器,因此也就谈不上亵渎和大不敬,在这个人命关天的时候,本帅觉得,只要对我们的饥民安置有好处,能够解决灾民们实际的困难,就是让本帅腾出宣抚使府都愿意,何况只是一处伪宫而已。”

    “为了尽可能的安置更多的灾民,这次不但要将孙贼的伪宫腾出来,而且还要将其他附逆定罪了的官员的房产田宅用上,做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何将军立刻带入把这些地方的重要物品腾空,并归入府库。”

    “救民如救火,一刻也不能耽误了,要尽早安排饥民入住,让他们安顿下来。应该说,咱们这样做,朝廷应该是会大力支持的,即使朝廷怪罪下来,有我这个宣抚使顶着,诸位也无需担心。”

    这个话题一结束,林易就站起来说道:“大帅,您吩咐的粮食下拨都已经到位了,但整个宁州只剩下不到了两千石粮食,本来三个月的用度,现在已经去了一半了。”

    “虽然我已派出了三批采购人员,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已经到达宁州的灾民已达万人之多,今后几天陆陆续续的还有很多灾民到来,所费钱粮不在少数,就算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解运回粮食,大概也需要十几天以上。”

    “我看是不是立刻张贴布告,动员一下宁州的富户,由他们捐出一部分钱粮,既不使他们伤筋动骨,又能稍补当前的粮食短缺,您看怎么样?”

    李翊略微犹豫了一下,只好点了点头。其实自己虽然早有此意,只是觉得还不了解这里的世俗民风,担心这样做适得其反,以致激起民变,所以一直就没有开口。

    林易这时提起来,使得他断然下定了决心。

    中华民族历来都有扶危救困的优良传统,云南又是一个相对比较安定的地方,相信商人们手中的钱粮也少不了。

    李翊就不信这些富户们连这点做人的基本准则都没有,而且他们中的不少人上次因为谄媚附逆孙贼,还曾被官府关押过,这笔账还没有和他们清算呢!

    若是他们推三阻四,为富不仁,自己也不会再有丝毫的犹豫,该出手时就出手,务必要狠狠的宰上他们一刀。

    主意拿定,李翊立刻断然说道:“在此多事之秋,面对这场天灾人祸,和这么多眼巴巴指望着我们救助的灾民,我想宁州的老百姓们也不会袖手旁观的,所谓‘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每家每户多多少少的贡献一点,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宁州的富户不在少数,他们也是扎根于这片土地上的一员,更应该有所表现,才能为我们云南早日走出困境,出上一把力。”

    “林大人,这张布告你写好后安排人四处张贴,务必让全城的老百姓都要知道,只要他们力所能及的献出爱心,出多出少我们不会计较的。”

    “还有,给朝廷的申报奏章你要尽快写好,以最快的速度发出去,尽快让朝廷给我们解决一下实际困难。”

    “另外,收购药材的事情一刻也不能耽误,你马上撒出人马,到各地采购。钱的方面你不必担心,就从孙贼的赃款中预支就是了。”

    “诸位,为了更好的把这件事情做好,让官员们起到榜样的作用,我决定在云南官府内大力开展捐赠活动,希望诸位同仁鼎力支持。”

    “虽然我们已经准备动员富户们捐助,但是我们也都是云南百姓的父母官,所以咱们也不能袖手旁观,多少也要尽上自己的一番心意。”

    “我决定从我开始,每个人都要有所表示,捐助一部分款项也好,粮食、布匹也罢,数目上没有要求和限制,多少都可以。”

    “只要是在云南有品级的正式官员都要认捐,其他人不再要求,但是他们想捐的话我们也不反对。”

    “我的俸禄比诸位都要高得多,所以这次我准备带头捐助三百两银子,其他人不要和我攀比,一定要做到力所能及、量力而为,不至于影响到自己家人的生活就可以了。”

    “这件事情要在两天内完成。好了,时间也不早了,诸位按照分工各自准备去吧!”

    宣布完决定,众人都纷纷散去,眼看着天色暗了下来。

    李翊正要起身回转内宅,一名亲兵急匆匆的走到面前,沉声禀报道:“大帅,‘集萃轩’的梁掌柜想要拜见大帅,只是刚才因为您正在开会,所以没有即刻禀报,这会儿他还在门房内等候,是不是要传他进来呢。”

    李翊一听这话,心中不由一动,梁叔通赶着这个时候来见我,肯定是奔着川南灾民这件事来的,这位老先生是自己素所敬重的,一直想要抽时间去拜访他,却一直不得其便。

    没想到他却亲自上门来了,若是没有重要的事情,怎么会这么晚了前来求见。而且让人家久候了这么长时间,真是有点过意不去。

    李翊连忙吩咐快快请见。

    转头吩咐了林易几句后,来不及等梁叔通进来,赶忙随着那名亲兵来到议事厅外,刚来到院子中,就见到梁叔通已经迎面而来。

    李翊连忙疾趋几步,赶到他的面前,欣然拱手致意道:“李翊迎接来迟,不意怠慢了梁老先生,还请老先生多多恕罪啊!”

    梁叔通见李翊亲来迎接,慌忙躬身施礼,欣然道:“哎!李大人操劳政务,心忧万民,现在又是多事之秋,又怎有片刻闲暇,老夫不揣浅陋,冒昧来访,正应该请大人恕罪才是啊!”

    “哎!梁老先生这么说就见外了,梁先生乃是云南朔望之士,耆宿大贤,李翊一直敬重老先生的为人,早就有意向您请教,奈何时不我逮,一直未能登门拜访,还请老先生见谅。来、来、来!请到厅内奉茶。”

    李翊把梁叔通殷勤的让到厅内,分宾主坐下,未等开言致意,梁叔通就抢着道:“李大人年纪轻轻,却胸襟广大,不畏人言,不惧时艰,竟能有如此担当,引数万饥民入滇,此中胸怀,非常人之所敢为也。”

    “大帅深以天下苍生为念,实在是令人可敬可佩啊。请受老夫一拜。”

    说着话,竟然站起身来向李翊深施一礼。

    李翊连忙站起身来,扶住了梁叔通的手臂,引他就座后,才歉然说道:“老先生谬赞,李翊不敢消受。”

    “云南正值危难之时,民生寥落不堪重负,下官夙夜不寐,怎敢有丝毫懈怠。而川南饥民皆为我中华同胞,值此落难之时又怎能弃之不顾,在下只不过是尽了自己的本分而已,有何敬佩之处?老先生言重了啊!”

第62章 善莫大焉() 
“李大人高风亮节,居功而不自傲,实为难能可贵。老夫最敬佩的就是大人这样的贤官,也知道大人的难处,恨不得做牛做马来为大人分忧。”

    “这次川南饥民入滇,恐怕所费糜多,不是云南官府一己之力所能承受的了的,老朽年过花甲,孑然一身,膝下又无儿无女,因此上积攒下了一些积蓄,却一直未能大用。”

    “在下此来就是想要了却多年夙愿,现在云南正是用钱的时候,老夫干着急,也出不上什么大力,手里还有五千两白银,这次全部捐给官府,但愿能为帮助这些灾民度过难关出上一把力。”

    “虽然钱不是很多,但只要用得其所,老夫也就于愿足矣。”

    听到梁叔通开口就捐出五千两白银,李翊顿时又惊又喜!

    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啊!以他经营的‘集萃轩’的规模而言,想必也是积攒了多年。

    唉!这梁老先生在大义面前真不含糊啊!

    李翊连忙动情的说道:“哎!怎能让老先生如此破费。您老年事已高,正是用钱之时,怎能轻易挥掷如此巨资。”

    “老先生的心意我们心领了,我也替川南的灾民们由衷的向您表示感谢。不过,若是有心,多少捐助一些也就是了!何必如此一掷千金呢?实在万万不可啊!”

    李翊实在没想到梁叔通竟然一捐就是五千两,在目前的云南宁州,这些钱足以在繁华地带置办数座豪宅了。

    这梁叔通只不过拥有一家‘集萃轩’罢了,所有财产充其量不超过数万两而已,一下子捐出这么多现银,想来也是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咱可不能下狠手,把人家敲干榨尽了,那可不是大丈夫之所为啊!

    梁叔通闻言却怡然一笑说道:“嘿嘿!老夫孑然一身,要那么多银钱又有何用?若能行善积德,通惠天下,这些银钱才能物尽其用。老夫心意已定,而且手里头还有些体己银子,断断不会有什么难为。李大帅切莫推辞,否则老夫可就对不住广大的灾民了。”

    望着眼前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李翊的眼睛微微有些湿润,心里面却是热潮澎湃。

    这是一个多么可敬的老人啊,自己晚景凄凉孤独,没有任何亲人陪伴,却毅然捐出大半家产捐助饥民,不求闻达,不求显名,这是什么精神?这种雪中送炭的精神才是共产主义的高尚情操啊!

    想想那些后世的高官显贵、富商大贾,他们为了一己私利,恨不得食民肉、喝民血,变着法子盘剥榨干老百姓的活命钱、养老钱,又怎肯舍出一毫一厘造福天下百姓。这是一个多么鲜明的对比呀!

    没有任何语言可以表达自己对这个老人的敬意,李翊只有趋前紧握住老人的双手,热切的目光看着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狠狠的点着头。

    梁叔通明白李翊的心意,却只是咧嘴一笑说道:“老朽风烛残年,还能为饥民做些事情,真是老怀弥畅啊!明天我就将银两如数奉上,大帅事务繁忙,我就不打扰李大人了,老夫告辞了。”

    说完,略一拱手,就起身向门外走去。

    在这个时刻,千言万语也不能表达自己对这位老人的敬意,李翊没有再措辞将他挽留,只好殷殷的将梁叔通一直送到宣抚使府的大门外,挥手依依告别。

    在回内宅的路上,李翊心中是感慨良多。人家梁叔通不过就一家产业,但是一出手就是五千两,自己作为云南这个地方的最高长官,才认捐了三百两,做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不过,话说回来,咱可是地地道道的工薪阶层啊,收入那可是有限的。就是这些银两,也不知道能不能拿出来。

    自己冒冒失失的许下了捐银数目,还不知道宛如那里有没有这么多呢?

    即使手里有这么多银两,若是宛如是个斤斤计较之人,到时万一拿不出来,这个丑可就丢大了。

    李翊刚忐忑不安的走进内宅门,宛如就喜滋滋的迎了上来,喜上眉梢的说道:“官人可回来了,接连两三天奔波在外,这回一定是累坏了吧!赶紧换下衣服休息一下吧!”

    她动作麻利的帮李翊脱下外面的官袍,轻轻的抖了抖,一阵灰尘扑洒洒的飘扬在空中,呛得宛如退后了两步,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