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游龙-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做到了。看得出来,这样规模的排水设施,就算是连下上三天的大雨,也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损失了。”

    胡宾王顺着排水沟走了一会儿,仔细的观察沟渠的走向和结构,不由频频点头道:“主渠、支渠泾渭分明,结构、走向都无可挑剔,端的真是巧夺天工啊!李大人,这样精巧的设计,到底是出自谁人之手呢?”

    李翊欣然一笑道:“所有新城区的规划,都是这位林锦林参军设计的。他从去年就开始计划,用了不到半年的功夫,就提交了这份无懈可击的城区规划,实在是让我大为惊叹。不过,具体建成之后到底如何,只能靠实践检验了。”

    胡宾王颇有深意的望了林锦一眼,转过来对李翊道:“李大人,你这里可真是人才济济啊!呵呵!咱们兴王府现在也正在按照皇上的指示大举扩城,非常缺少这方面的人才,若是被皇上得知你们云南有这等奇才,恐怕这位林参军定能得到重用,不知道李大人舍不舍得割爱呢?”

    李翊连忙晒笑道:“钦使大人切莫如此啊!非是在下不愿意割爱,也不是不愿意林参军得到重用,而是我云南正在百废待兴之时,迫切需要他这样的人才。若是林锦被皇上召了去,我这里岂不是就寸步难行了吗?还望胡大人体谅在下的苦心,万不可让皇上知道啊!”

    胡宾王呵呵一笑道:“我就知道你舍不得,所以啊!我是故意试探你的,你倒不用那么害怕。呵呵!从这一点上我也知道,你对人才还是非常重视的。像你们这样的封疆大吏,手底下没有几个得力的人手怎么能行?”

    李翊尴尬的笑了笑道:“还是钦使大人体谅在下,我现在四处招揽人才,为的就是把云南建成咱们大汉的西部明珠,让老百姓都过上舒心惬意的生活,不再为五斗米折腰,到时候问心无愧,我的心愿也就足了。”

    胡宾王感慨的道:“现在像李大人这样的官员实在是太少了。在京城之中,满眼都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一个个变着法子搜刮财货,凡是对自己有利的都蜂拥而上,凡是对自己不利的都退避三舍,与民争利之事层出不穷,实在是让正直之士扼腕,让善良之辈嗟叹。唉!难得还有云南这块净土,我真想外放到这样的地方,给老百姓们做些实事啊!”

    李翊正容点头道:“世间不平之事实在太多,贪婪之心也是人之常情,若想彻底铲除这种丑恶现象,恐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大丈夫存身处事,当以无愧于自己的良心为要,更要有包容宽免之心,才能庶几成就大事,若是斤斤计较反为不美。”

    “胡大人乃是朝廷股肱之臣,向来正直无私,的确是我辈学习效仿的楷模。兼且深受皇上的信任,正是大有作为之时,虽有拨乱反正之心,也应该徐徐图之才是啊!”

    胡宾王默默的盯着李翊瞅了好大一会儿,这才苦笑着摇头道:“润之离京不过两年的光景,见识竟然有如此大的改变。想当年,你可是嫉恶如仇的主儿,凡是你看不顺眼的地方,你都据理力争、绝不退缩,大多数官员都对你敬而远之。没想到,你现在的见识如此高明,我已经是大大不如了啊!”

    李翊微微一笑:“事在人为,我李翊既然有条件为百姓谋利,若是不思进取,只为自己谋取私利,只是一味的睚眦以报,天下间还有什么人能容得下。所以,在下甫来云南就已经想明白了,要想干成一番事业,决不可锱铢必较的看待他人,特别是有些平时看不惯眼的,必要时也要有所变通才是。”

    胡宾王眼望远处,叹了口气道:“唉!润之已经有了宰相的胸怀,久后必是我大汉的栋梁之才。更可寄望的是,皇上一直对你殷殷期望,若再历练几年,李大人定会跻身宰执之位了。”

    李翊连忙惶恐的道:“李翊岂敢有此奢望,只要能容我有机会做些利国利民之事也就心满意足了。我在云南正有如鱼得水之感,正该我大展拳脚之时。若能做到绝大多数百姓满意,我也就心满意足了。至于什么宰执之位,我是一点想法也没有的。”

    胡宾王狐疑的望了李翊一眼,笑着微微摇了摇头,转过身去不再说话了。

    三天后,胡宾王结束了在云南的行程,踏上了返回京城的道路。钦使大人莅临本地,当然要送上一些礼物才是。但胡宾王不是寻常人物,送多了又怕他不领情,反而对自己心生惕警。

    所以李翊嘱托林易打理了一些普通的云南特产,包括他的二十多名随从在内,人人都有一份。另外考虑到胡宾王雅好美酒,所以特地为他准备了四坛正和老窖,以及几斤上好的滇红茶叶。虽然胡宾王坚辞不受,但还是在李翊等人的一再说项下,只好勉为其难的接受了。

第487章 深入发展() 
牂牁国由于战事失利,丢失了近半国土,仅存的实力根本不足以收复失地,被逼无奈之下,只好向云南等三方提出了求和的要求。

    而乌韦那边也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彻底扫平牂牁国的残余势力,所以战事又僵持了一个多月后,乌韦也只好同意了牂牁国请求谈判的要求。再加上云南和镇雄方面也想尽早结束战事,四方一拍即合,坐在一起签订了划地而治的条约。

    根据这份条约,牂牁国承认战败的事实,不再主张对所丢失领土的要求,认可了九洞十八寨在黔西的统治。这样一来,九洞十八寨统治的领域就扩展到了鸭池河、北盘江流域,原属牂牁国的镇宁、紫云、贞丰、安龙、关岭、普安、普定等十几个州县,此时已尽数归于九洞十八寨的统治之下。

    而乌韦也没有食言,牂牁国南部的义和县、围龙镇、德卧镇三个地方,俱都划给了云南,并签订了割让协议。而镇雄也如愿以偿的得到了武阳山地区,并立即动手修建武阳关,从此可以直达古蔺大道,并可以扼守在这个咽喉要道上,再也无须担心蜀国的威胁了。

    而同时,牂牁国向云南和镇雄各赔偿军费黄金一千两,白银五万两,牛五百头、羊一千只,以补偿云南在战争中所遭受的损失。而且牂牁国王濮利一改以前闭关锁国的政策,答应了与云南进行贸易来往的要求,开放望谟州作为边境贸易的互市,以方便双方商贸往来。

    经过这一场代价甚小的战争,云南平白获得了三个战略地位极佳的城镇,从此前往京城和大汉的其他地方,交通方面都比以前便利了许多。

    而所获得的那些黄金、白银,李翊准备全部贡献给朝廷,以博取皇上刘岩的欢心,毕竟云南这次对外战争并没有获得朝廷的同意,如果认真追究下来的话,自己也是难辞其咎。

    所以,趁着京城正在大兴土木,正是缺金少银的时候,将这些对云南无关紧要的黄白之物奉献给刘岩,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云南在这次战争中大获全胜,又为大汉拓展了相当多的领土,刘岩是没有理由责怪自己的。

    这场战事结束之后,云南周边已经没有了任何威胁,李翊也准备把精力全部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在李翊的统筹安排下,在林锦的直接操作下,宁州城的扩建工作已是如火如荼。

    由于秉持着让利于民的思路,因此也得到了云南广大士民的大力支持,再加上资金充足、人力资源丰富,宁州新城的建设速度也是大大加快,相信用不了两年的时间就能全部完成。

    而新设立不久的云南银行,由于有官府信誉的担保,获得了老百姓们的信任,因此筹措了大量的资金,自身实力不断增强,对云南经济的支持力度更加强大。

    普通百姓只要是需要资金的,不管是经商做生意,还是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甚至是自家修葺建造房屋,只要是有人担保,都可以从云南银行借到资金。

    而对于云南的贫困家庭,在官府资助补贴的同时,云南银行也会向他们提供无息贷款,扶持他们做些小本买卖,购买小块田地,以及生活上的各种帮助。

    云南商行的发展也是蒸蒸日上,与四邻的贸易来往非常频繁,触角最远已经延伸到了牂牁国的望谟州。而与大汉国内的其他藩镇的贸易也已经开展起来了,只是贸易量还不是很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现在云南商行最大的问题就是,贸易品种单一,产业规模太小,自身实力太单薄。纵观云南商行的贸易种类,也不过是书籍、中成药、棉花、小麦、玉石、瓷器、铁制农器具等有限的几个品种,而且大多数都没有什么竞争力,根本形不成什么市场号召力,所以经济效益也算不上很好。

    云南商行和林庆良的正和商行几乎是同时设立的,但是现在所具有的的规模和效益,刨除汤丹铜矿之后,大约只有正和商行的十分之一左右,发展速度严重落后。

    云南商行最有发展潜力的就是汤丹铜矿了。根据李翊和唐经天的预计,这座品位甚高的汤丹铜矿,至少可以大规模开采数百年以上,而目前却只采掘了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可利用价值无法估算。将来的一段时间,云南的经济发展,必然还要依靠这座铜矿。

    而更可喜的是,由于从原大义宁国手里得到了嵩阳这个地方,不但获得了制作优质琉璃的石英矿、晶石矿等资源,而且还在嵩阳山附近发现了一个集金、银、铜资源于一体的大型矿藏,蕴藏量十分惊人,预计至少可以开采出五万斤以上的黄金,三十万斤以上的白银,还有数量更加庞大的铜矿资源。

    这样一来,除了汤丹铜矿,云南就拥有了第二座大型矿山。当然了,这也是在李翊的指引下‘偶然’发现的。即便每年要向朝廷供奉五万斤铜,云南也根本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今后的云南经济基础反而更加坚实了。

    生钱的项目越多越好,产业升级换代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靳水生的铁器、兵器坊,王定官的宁州窑瓷器坊,冯杞、习关的火器坊,杨乐泉的中成药坊,以及首创活字印刷的云南印书局,都有必要把握市场需要,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增加花色品种,使产量和质量都有一个明显的提高,以适应社会上的需求。

    对于靳水生的铁器、兵器坊,虽然官府在其中占有七成的股份,但是只是一味的提供资金,技术上面却完全依赖靳水生本人。

    即便靳水生通过前往大理国学习,已经拥有了更加高超的打铁技艺,但铁器和兵器制作工艺方面,却还是因循以前的传统技艺,特别是兵器制作水平上没有能够获得长足的进步。

第488章 全面发展() 
为此,李翊让鲁立展亲自前往大理国的东京鄯阐府,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重金请来了两名曾经为大义宁国长期制作兵器的高手匠人,让他们亲自指导兵器坊的兵器制作,使得兵器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李翊让林锦抽出时间,设计安装了两座专门用于炼制钢铁的高炉,炼制出的准钢水杂质少、品质高,使得兵器材料方面获得了质的突破,以此制作的兵器和各式农器具,质量都有了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向云南和镇雄的军队提供高质量的兵器,而且还把优质农器具推广到四周的邻国,获得了极高的市场效益。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靳水生’牌铁器名声远扬,像什么菜刀、剪刀、剔骨刀、斧头、镰刀、铁犁、锄头、铡草刀等器具,已经远销到京城等地,甚至楚国、蜀国、南唐等地都不远千里的前来求购,几乎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

    而经过李翊的设计专门研制出来的军用折叠铲,总共分大、中、小三个规格,由于方便使用和携带,而且质量过硬,不但军队里大量配备起来,就连民间也是一铲难求,甚至到了加价购买也不一定能得到的地步。

    另外,针对云南复杂的地形和多山岭的特点,李翊特意设计了大量简单的攀岩设备,通过靳水生打造出来,包括登山镐、手锤、各式锁扣、八字环速降器、滑轮、自动锁止器等攀岩装备。但李翊打造这些装备的目的,并不会公开出售,也不是交给云南军队使用,只能是专门配备给秘营里的孩子们了。

    对于已经茁壮成长起来的那些孩子们,他们的个人能力已经与日俱增。虽然他们早就获得了大量的南诏兵器,但是还缺少锋利、趁手的短兵刃。

    所以,李翊让林宗义老堡主以林家堡的名义,在买进大量农器具的同时,订购了六百把削铁如泥的匕首和水刺,以及数百支各种规格的军用方便铲,使得孩子们的装备丰富了许多。

    而由于钢材质量的飞速提高,林锦也把钢制车轴应用到了新式四轮马车上,使得车辆的质量和坚固度都大为提高。另外特别是在李翊的主持下,研制出了弹性足够的钢制车辐条,而且加装了手柄式的摩擦型刹车系统,使得车辆稳定性、安全性,以及负载量有了长足的进步,从而使车辆的损坏率下降了九成之多。

    当然了,这种新式车辆也深受民间的喜爱,头一个月就卖出了一百三十辆,而订购量却已经突破了五百辆之多,这还只是宁州这一个地方的采购量。若是整个云南,甚至远销到京城和四周邻国去的话,恐怕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只是现在的生产能力还不足,品种也只是单一的载四人的四轮马车。按照我的想法,今后还要再扩大生产规模,拓展车辆的品种。四轮马车就要生产两个系列六个个品种的,包括载运四人的小型马车,载运六人的中型马车,载运八人的大型马车,以及载货量不同的三种载货马车。

    若是能每月生产三百辆,每辆按均价五百缗计算,每个月就能有十五万缗的收入,刨去成本也有五六万缗的纯利润,这样一来,云南官府财政又有了一笔稳定的盈收。

    而王定官主持下的宁州官窑,雇工已经达到了三四百人之多,里面不乏各地烧瓷的高手,甚至有些是大唐时期官窑的窑工及其后代,这也是蒸蒸日上的宁州窑通过重金延请过来的。

    通过这一年多来的磨合,宁州窑烧制的瓷器凭借独特的风格、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以及变化无穷的色彩和韵味,吸引了远近而来的客商和权贵士民,深受各地人士的喜爱。

    为了求新求变,不断丰富花色品种,李翊坐镇窑坊数天,亲自为他们设计瓷器品种,探讨瓷土配方和筛选方法,提出了丰富釉彩色系,扩展用具品种的发展思路。这时代的瓷器由于釉色单一,品种不多,只能是作为家用器具使用,只有宫廷内和大富人家才有用以赏玩的瓷器精品。

    所以,李翊提出让王定官和有经验、富于开拓精神的窑工们潜心研究、不断钻研试验,终于烧制出丰富多彩的黄、蓝、青、绿、紫、褐等多色系瓷器,特别是唐代传承下来的白瓷、黑瓷更是精益求精,已经达到了精美艺术品的范畴。

    而最能吸引人眼球的就是瓷器功用方面的发展了。李翊借鉴历代瓷器的品类式样,将瓷器从家用、实用型向功用、观赏方面发展,开发出了像花瓶、花洒、看盘、笔洗、梅瓶、酒壶、水壶,以及造型各异的观赏类瓷器。

    另外,李翊还让宁州窑为林庆良的‘正和美妆良品坊’代为加工烧制盛器,凡是香水类、脂膏类的化妆品,都为其烧制出各种不同规格的瓷器品类,既美观又实用,大大提升了‘正和美妆良品坊’的档次和形象。

    而宁州火器坊无疑是李翊最为关心的一个产业。由于陈杞、习关的智慧已经超越了李翊对这个时代的想象,在他们的潜心研制下,不但火药配方大大改进,威力成倍增加,而且最关键的是火器上使用的导火索问世了。有了这先进的引火之物,火器应用范围顿时大大扩展了。

    类似于手榴弹的‘投雷’也顺利生产出来了,只要点着短短的导火索,并顺手投掷出去,其在方圆十数米内就可形成足够的杀伤力,若是在其中再填充上锋利的铁钉或铁片等物品,伤害范围无形中就扩大了许多。

    只不过,这种黑火药投雷,只能是靠点火引燃起爆,火药爆炸的自身威力并不能形成致命的伤害,而需要靠里面填充的铁钉、铁片来形成破甲伤害。而李翊已经对此非常的满意了,只要能达到使对方丧失战斗力的效果也就足够了。

第489章 产业优化() 
另外一个新发明的武器就是‘地滚雷’了,其实,这玩意就是后世所称的地雷了。这种地雷,用生铁铸造,如同海碗口一般大小,腹内装填炸药,上面留一细口,穿出引线。

    临战前选择敌人必经要道或自己阵地前方容易接近的地方,将几十个雷连接在“钢轮发火”装置的“火槽”上,挖坑埋设,表面施以伪装物。待敌人无意中踏上转轮机,即可摩擦引火,迅速燃着火药,从而遍地开花,铁屑横飞,火焰冲天,杀伤面积相当大,非常适合阻击敌人大部队行进。但由于转轮机使用中成功引火的几率还不到四成,所以还需要继续改进这种机构。

    还有一种绊发式地滚雷。用一口大瓷坛,内装炸药,用土将坛口填紧,留一小眼装引信埋入地下,再在地面放一堆碎石,同时埋设钢轮发火机一个,与坛口引线连接,在地面安设绊索,或用长绳由远处拉发。

    当敌人脚碰触绊索时,钢轮自动发火,引爆地雷,火药坛炸起,泥土碎石陶片四处迸射,杀伤威力很大。这种地滚雷由于制作相对简单,而且成功起爆的几率更大一些,所以云南火器营已经开始装备起来了。

    有了这几种新式武器,再加上原先的轰天雷等火器,云南军队的实力也是水涨船高。但现在的云南已经没有什么战事了,虽然实验中效果还不错,但毕竟还没有经过战争的检验,现在也只能维持经常项目的研究,有待于今后的验证了。

    杨乐泉的中成药坊,现在的生意可是好的不得了。自从由李翊牵头试制中药丸剂以来,以其价格适中、携带方便、药效良好等优点风靡云南及周边各地。

    像疗效甚好的玉泉丸、祛暑丸、都梁丸、防风通圣丸、小柴胡丸、玉屏风丸、九味羌活丸、参苏理肺丸、时疫清瘟丸、银翘解毒丸、上清丸、牛黄消炎丸、五苓丸独活寄生丸、大活络丸、四君子丸、新雪丹等都获得了相当大的认同和好感,市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