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路顺风-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就被握得越紧。到最后,她只能放弃。

宋文正带着非明走出校门,上了公车,坐了十几来个站来到老城区的一个的图书市场。非明纳闷了,她又不买书,干吗带她来这里。宋文正冲着她笑笑,什么都没说,拉着她上了二楼,七拐八拐地来到一家音像店门口。

那是一间很不起眼的音像店,店内的光线微暗,里边两排货架,除了门口的柜台上那台像朵喇叭花似的留声机颇吸引人眼球外,这样一间店铺实在没什么吸引人入店的地方。

宋文正笑着扯了扯非明的衣袖,示意她跟他进去。走进店铺,陈设非常简朴,却让人感觉很舒服。角落里摆放着几台不同牌子的黑胶片唱机,让非明有种进入解放前古董店的错觉。她没接触过这些东西,只从电视里看过,觉得新奇,不禁伸手触摸。宋文正在一边数家珍似的介绍了几个品牌,听得她一头雾水,只能略带歉意地看着他。宋文正见状,不以为意地笑笑。

非明转头看着货架,原来上面都是些磁带和黑胶片唱片。现在CD和VCD越来越流行,磁带少了。她记得上初中那会儿,跟晓蝶为了搜寻喜欢的各国民谣磁带穿街过巷,翻遍了大大小小的音像店及小摊。但基本上都是盗版的,而且数量不多,所以当年生日收到晓蝶和赵伟送的正版磁带,高兴得快飞上天。每次两人都买不同的磁带,然后交换着听,直到各自把磁带里边的歌曲都学会了才还给对方。非明总是讶异,为什么同样一首歌,晓蝶只要听过一两遍就能大概哼出来,听过几遍后便能唱得跟原唱一样好。或许,这就是天赋。她不一止次地想,或许就是上天赋予晓蝶太多美好的东西,所以嫉妒地将她带走。要不,在年少的非明心里,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去解释。

非明看着货架上的磁带出神,呆立在原处。许多年过去了,那段被自己封存的记忆变得时浅时深。似乎在某时某刻不经意触动到开关,便如流水般宣泄下来,越来越鲜活。

“这里的所有唱片都是正版的,很多是在外面找不到的。”

宋文正的声音把非明拉回了现实,她回头看了看他,忍不住问:“你怎么知道我会喜欢这些?”其实,非明还想问是不是陈皓告诉她的,但是她没说出来。她不想在别人面前提起他。

宋文正似乎已猜到非明会这么问,笑了笑说:“上次在海边,听你吹了好几首曲子,都是各国的民谣。”

“哦!”

“你的口琴吹得不错。”

听到宋文正的夸奖,非明反而不好意思。连陈皓都夸他口琴吹得很棒,想必是技艺过人,“我那是班门弄斧了。”

非明认真地翻着货架上的磁带,不时露出惊喜的表情。宋文正在边上静静地看着,眼神越来越柔和。最后非明选中了两盒磁带,一盒是美国乡村音乐,另一盒是西部歌王王洛宾的专辑。宋文正不吭声,拿过她手里的两盒磁带准备去付款。非明拦住了他,想要拿回那两盒磁带。

宋文正笑了笑,晃着手里磁带:“就当是我送你的新年礼物吧。”说完,绕过非明径直去付款。

走出音像店,非明看着宋文正手里的袋子,不好意思地说:“可我没有礼物送给你。”

“那你请我吃饭吧。”

非明爽快地点头,“好!你想吃什么?”

“你跟我来。”宋文正带着非明东绕西绕,绕到一个巷子里。对于方向感不强的非明来说,已经有些迷路。两人最后在小巷里的一家面馆停下来。

宋文正指着面馆说:“就是这儿!你喜欢吃面食吗?”

“能接受,谈不上喜不喜欢。”非明是典型的南方人,偶尔吃吃面食还行,如果像北方人那样作为一日三餐的主食,那是无法接受的。

“这家的牛肉面非常好吃。”

“嗯,去试试。”

既然宋文正说这里的牛肉面好吃,非明点餐的时候不作他想,直接要了份小份的牛肉面。宋文正也同样要了份牛肉面,不同的是他要的是大份的。末了,宋文正嘱咐小份的不加香菜。然而,面端上来时,发现弄错了。老板太粗心,弄成大份的不加香菜。老板提出重新换一份小的,非明说算了。宋文正拿起筷子,把她碗里的香菜一片一片地剔出来,夹到自己碗里。

最后一片香菜剔出后,宋文正将面移到非明面前,笑着说:“好了,尝尝看,味道很不错。”

非明点点头,尝了一小口汤,再夹了几根面条。

“怎么样?”

“不错,汤底很浓,面条也很有韧劲。”

宋文正呵呵笑了起来,拿起筷子,甩开腮帮子吃。

“你不是本地人,怎么会知道这些地方有好东西?”

“我喜欢淘旧书,打听到这里的图书市场,第一次来时,无意中发现那家音像店,隔段时间就会来淘,经常有意外收获。”

“那你的藏书不少咯?”

“不算多,但基本上都是比较好的。当然,是对我而言,其它人未必喜欢。你平时都会看些什么书?”

“我看的书很杂,什么都会看一点。但是不喜欢看古文的。”

“为什么?”

“太枯燥了,很多地方看不懂,而且很多生僻字,不认识的还得去翻字典。对于纯文学方面的书籍,并不是太感兴趣。”

“是不是学理科的女生都这样?”

“不见得,卫芳就很喜欢看文学类的书籍。”

“你算是去图书馆去得比较勤快的女生。”

“何以见得?”

“我经常在图书馆看到你。”

非明纳闷,她跟宋文正在图书馆碰上的次数并不多。

“我是经常见到你去图书馆,但并不是每次都会打招呼。”

“没什么事就看书呗,看得快自然去图书馆去得勤。”

“所以你成绩好,别人都忙着约会、玩乐,而你的精力都在学习上。听说你从不翘课,不管是不是专业课。”

“我找不到翘课的理由。”

“翘课需要理由?”

“当然,到了上课时间,又没什么事为什么不去上课?”

“我有点好奇,是不是公共课你都是专心听讲?”

非明摇摇头;“很多时候是在做其它事,有可能在看书,有可能是在做作业。”

“你不会告诉我,你看的也是专业书吧?”

“以前是,现在不是。”

“哦?”这倒是令宋文正好奇,怎么会有转变了。虽然是在问,但是他印象中的傅非明,应该是何时何地都抱着专业书的。

非明停下手中的筷子,似乎想了一会儿才开口:“我从高一开始就在拼命努力,目的就是上Q大。后来没考上,准备复读,但是陈皓劝我放弃。知道他将来要出国,所以我拼命学习也是为了将来能在一起。我就这样一直在他后面追着他跑。不过,现在不需要了。”

“你这样一直追着他跑不累吗?”

非明摇摇头,搅着碗里的面,过了片刻才说:“现在反而不知道努力学习是为什么,只是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

“那你选择修双学位又是为什么呢?”

“不为什么,就想给自己找点事做做。”

“何不规划一下自己的将来,为自己的将来努力。既然选择修会计学,干脆就再努力一把,将来把CPA考下来。”

非明摇摇头:“我没想那么长远。你规划好自己的将来了?”

宋文正点点头。

“你下学期就大四了,准备考研吗?”

宋文正摇头,“暂时不考,我想找家律师事务所实习,先把律师资格证考下来。”

“听说律师资格证是国考第一考,难度很大。”非明会知道倒不是去留意过,而是陈小敏和吴素芬说到CPA总会拿出来跟律师资格证比一比,两个哪个难度大。

“嗯!我的目标是要一次性通过。”说到此,宋文正的眼神透着无比的坚定。

非明微微笑了笑,“X大法学院的大才子出马,岂有不过之理?”

宋文正呵呵笑了起来,“你说,如果我跟别人说,傅非明居然跟我开玩笑。你说别人信不信?”

“我没你们想象中那么严肃。”

“其实你可以活泼一点,那样你会快乐一点。”

非明点点头。



第29章艺术节的节目

?开学后,非明又开始了一成不变的“内裤”式生活。这是陈小敏说的,起初大家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她说“教室、图书馆、宿舍”这样三角式的不是内裤是什么。非明听了哭笑不得。

在图书馆、饭堂碰上宋文正的次数越来越多。令非明觉得惊奇的是,宋文正好像是算准了她什么时候会去图书馆,两人频频在图书馆碰面。卫芳要是没在一起的话,两人经常一起离开图书馆,然后一起走一段路回去。卫芳是何等聪慧的女生,这种情况一次两次是偶然,次数多了她也识趣,跟非明一起去图书馆的次数越来越少。只是每次看着非明去图书馆,难免失落。

三月底,传来X大将在五月份举行首届学生艺术节。可跨院系合作,先在各院系内部表演,选出两个优秀节目,再代表院系参加在五月中旬的全校艺术节汇演。消息传来,不少精力旺盛的文艺爱好者们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大展拳脚。

那段时间,各宿舍的卧谈会内容都是围绕艺术节的话题,410宿舍也不例外。

活跃的周倩最先开口:“美女们,我们班开始准备节目了。你们班的呢?”

吴素芬接了句:“我没什么文艺细胞,班里在讨论我也插不上话,反正到时决定好出什么节目,我配合就是了。”

陈小敏嘻嘻地笑着说:“吴素,我比你强一点,会来两下扭秧歌。”

周倩一听扭秧歌乐了,“那你们班集体上台扭秧歌不就行了?男女一起上,肯定壮观。”

周倩的话引来了宿舍里集体哈哈大笑,笑得本来就不是很牢固的铁床不停地晃。

“芳芳、非明,你们班准备什么节目?”

“今天班里在讨论,还没讨论出个结果。汇演那天,乐团是压轴,所以又要加紧排练了。班里的节目,我也就配合了。”

非明同样是抱着配合的心态,虽然说小时候学过点舞蹈功底,但是初中以后就未再登过台,也忘得七七八八了。于是闷闷地开口:“我也不会,看班里怎么安排吧。”

“我们班决定来个大合唱。”

陈小敏一骨碌爬起来问:“《走进新时代》?”

周倩一听不禁皱起眉头,刚想开口就听到涂丽娟问:“这首歌适合大合唱吗?你怎么想到这首歌?”

陈小敏叹了口气,“还不是高二那会儿留下的后遗症。我们学校搞了个什么歌咏比赛,每个班两首歌曲大合唱,其中一首指定是《走进新时代》。很庆幸当时初三和高三两个级因为毕业班不用参加。全校三十几个班,每个班上去第一首就是《走进新时代》。你们不知道有多恐怖,一个下午耳边就不停地响起‘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大夏天的,礼堂里人山人海,下午本来就闷,又不停地循环播放,听到最后我已经有想掀凳子的冲动。我们班是高二级最后一个班,等我们上台时,基本是在发泄。特别是第二首合唱,我们当时选的是刘德华的《中国人》,本来理科班男生就多,排练的时候唱得很有气势的。结果我们上台唱时,人烦躁的情况下就唱得恶狠狠的。据下面的同学说,当时感觉就像一群狼站在台上想咬死人似的,看得台下的同学心里发毛,担心台上的人就此扑下来……”

小敏还没讲完,410宿舍已经“乒乒乓乓”一阵乱响。几个女生笑得乱捶床板,毫无形象可言。躺在床上的人还感觉到在一阵地动山摇时,宿舍的们被敲响了,宿管阿姨的声音传来:“410,肃静!”

410宿舍马上安静了下来,但没过几分钟,大家捂着嘴低低地笑着。小敏接着说:“你们不知道啊,那段时间,我拿起筷子耳边响起的是‘我们唱着东方红’,拿起书本是‘我们唱着东方红’,值日拿着扫把打扫卫生也是‘我们唱着东方红’,骑着自行车还是‘我们唱着东方红’……实在太可怕了!”

周倩忍不住逗她,“小敏,你可以想着‘当家作主站起来’啊。”

大家又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卫芳笑着说:“我倒是很好奇,这个狼族版本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

正从床上爬下来的陈小敏听后说:“好,我表演给你看。”说完,往卫芳床上扑去,“就这样!”

一周过去了,各班的节目都已经开始热火朝天地排练,而非明他们班里连表演节目都没有敲定下来。下课后,大家又在讨论艺术节的节目问题。有人提议舞蹈,但是问了下班上的同学,有舞蹈功底的人只有两个人。当然不包括非明,因为她的舞蹈功底早已荒废。于是这个建议被刷了下去。接着,相声、小品、独唱……全被刷下去。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乱糟糟的。不知道谁说了一句,隔壁班的节目进展的也不尽人意。非明想了想提议,“要不大家考虑一下合唱?”

傅非明极少开口,她这一开口全部人都安静了下来,视线整齐划一地移向她。

一个声音冒了出来:“合唱是相对简单点,但是咱们班的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男生一开口把女生的声音全压下去了。”

“刚刚不是有同学说隔壁班的节目进展也不尽人意吗?何不考虑一下,两个班合作?”

“非明,你的意思是,到隔壁班借女生?”

非明摇摇头。

“我的想法是不要大合唱,出个小组合唱。把两个班的同学都集中起来,男女生各选出几个声线较好的同学上台表演,其他的同学做幕后工作支持。”

卫芳第一个支持,“如果需要伴奏,我可以找乐团的同学支援。”

又一个支持的声音:“这个主意不错,咱校的交响乐团响当当的,有他们出马首先就压住场了。”

非明的提议得到了一致通过。当大家问唱什么曲目时,她首先想到的就是《半个月亮爬上来》。

“《半个月亮爬上来》大家觉得如何?”

非明的话音刚落,一个支持的女声响起,是班上一个叫黄莺的女生:“这首好,曲调优美,意境深远,最重要的是易学易唱,整首曲子的旋律平稳,合唱协调感很强。上中学时,我参加过合唱团,懂得一些演唱技巧,排练的时候用得上。”

于是,节目就这样暂时定了下来。与隔壁班合作的沟通事宜由班干部负责,伴奏由卫芳负责,至于上台人员的甄选就交给了黄莺。非明则成了节目的总负责人。

第二天,工商管理XX级的节目正式敲定。节目一旦敲定,进展就很快。经过反复挑选,最后男女生各选了六个人。非明没有上台,但是她比大家还忙,除了看大家排练外,还要考虑舞台,造型、服装等等。因为她想要的不是十二个人往台上一站,整齐张口唱的效果。既然是青海民歌,她想排出个带点民族特色的。非明脑海中呈现了这样一幅画面:静谧的月光下,微风阵阵、树影婆娑,一群青年男女满怀欣喜,低低地吟唱着优美的歌曲。

演唱、伴奏都不需要非明操心,而她要做的是整体舞台效果的把控。首先就在服装上下功夫,非明想了又想,最后决定选用带点维吾尔族特色的服装,但又不想完全就穿着外面租回来的服装。这个太有难度了。

正在非明为服装一筹莫展时,碰上杨骋,他给非明解决了这个难题。原来他有个好朋友是学服装设计的,听非明说后,答应给她介绍。

于是,非明认识了美院服装设计系大三的学生………安素,一个长发飘飘,身穿麻质长裙,灵动飘逸的女孩,与她的名字相当吻合“安之若素”。经过一番沟通后,安素满口答应帮忙,并笑着承诺会用最低的成本制作出令他们满意的服装,还可以帮他们设计上台的造型、妆容。另外,在演出那天,她会来他们学校做整体的着装风格调整。

非明惊讶地问“难道做好的服装,临上台了还能作改变?”

安素笑了笑说:“当然,细节的调整和搭配,整体的效果都可能完全不同。”

她给非明简单讲了一些服装的搭配技巧。非明不禁打心里佩服这个自信、灵动的女孩。

工商管理XX级的节目在紧锣密鼓地排练。大家只要一有空就聚在一起,由最先学唱开始,到后来对唱、合唱,黄莺一次一次进行调整。为了达到最佳效果,还进行逐个人演唱,大家来互相点评、比较,让大家发现自己需要注意的地方,及时进行调整,然后再一轮接一轮地集体合唱。而黄莺耐心地给每一位同学进行演唱技巧的指导。小组合唱看似简单,实际上要唱得好比大合唱要难得多,只要出现一个滥竽充数的,很明显就听得出来。

卫芳软磨硬泡地找来了校交响乐团的同学来帮忙伴奏,很快就到了经管学院内部表演的日子。在表演前几天,合唱小组和乐团开始一起排练。于是,排练场地转移到了练习室。到后面,每一次排练非明都到场,跟黄莺、乐团的同学一次次地沟通,想要展现出什么样效果,同时,也会征求大家的意见,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不知是不是有学校大名鼎鼎的交响乐团助阵,大家的情绪高涨,演唱越来越到位。安素给合唱小组设计了两组服装,女生的是月白色雪纺及膝连衣裙配带民族图案的蓝色马甲,男生的是蓝色缎面衬衫配白色长裤及带民族图案的腰封,很有月色下静谧的美感。表演前一天,大家进行了带妆彩排,妆容色系也是安素帮忙搭配。

最后一次彩排时,非明突发奇想地重新调整了一下队形。原本中规中矩地站成前后两排的,被非明调整成男女分开各站两排,呈八字形,这样在合唱过程中,两边可以进行略带情景式的表情交流。这个调整出现了很好的效果。宋文正看了不禁称赞道:“这个节目不想拔经管学院的头筹都难。”



第30章努力加餐饭

?经管学院XX级的小组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果然如宋文正所预料的那样,拿了全院第一,成为代表学院参加全校艺术节文艺汇演的节目之一。结果一公布,大家兴奋地抱成一团。

非明也很开心,但是她觉得似乎还缺了点什么,可一时之间又想不出来。

卫芳不知道吃错什么,半夜起床上了好几次厕所,折腾了一晚上没睡。早上起床时,人都是有气无力的。上午是专业课,不敢随便翘课。幸好只有两节课,卫芳坚持了下来。一下课后,她便说回宿舍补眠,让非明中午帮她将饭打回宿舍。

节目只需如往常排练,非明闲着没事又往图书馆跑,准备借两本闲书回来看看。上午的图书馆人不多,非明在文学类的书架上随便翻着。随手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