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京前世今声 作者:冯大彪-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清初名将年羹尧的故居。韩家潭的广东会馆是康熙时钱塘李笠翁住过的地方, 还是著名的芥子园旧址。
  戊戌变法的改良派领袖康有为和梁启超都曾住在促进会馆里。康有为住在米市胡同的南海会馆北跨院里。他住的屋子像一只小船, 所以叫汗漫舫; 当时院内种有七棵树, 又叫七树堂。有一条廊子两侧堆着玲珑的山石, 长廊壁间嵌着苏东坡观海棠帖片的石刻。1882 年6月和1888 年夏天, 康有为两次到北京应试都住在南海会馆,1897 年康有为等人在南海会馆创立粤学会。之后又相继成立了经济学会和知耻会,集体研究时政。康有为在汗漫舫写过许多诗文, 编纂过书籍, 并和他的同志多次在此策划,戊戌变法失败后, 光绪给康有为的密旨就送到这里。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在会馆中间第二进院子的南耳房居住, 并在此被捕。
  梁启超是广东新会人, 他18 岁来京应试, 住在粉房琉璃街的新会邑馆, 以后结婚也在这里。他住的中院三间北房现在还在。戊戌变法时康有为、梁启超等在赴京应考的举人中发起成立保国会是在粤东新馆。康有为最后一次来北京期间还到这里凭吊。
  孙中山先生1912 年夏第二次来北京时, 受同乡会的邀请曾去铁门安庆会馆、南横街粤东会馆和珠巢街香山会馆( 后因香山县改为中山县, 会馆也改为中山会馆) 出席欢迎会, 并在香山会馆客厅吃午饭。据住在中山会馆的老住户李善星同志回忆:听说孙中山要来, 提前就把门廊油刷一新, 客厅里前面放的是硬木家具, 后面放的是黄色沙发, 客厅
  四周的回廊上和客厅里摆满了鲜花。孙中山穿的是西服, 孙中山前夫人穿的是黑色的长纱裙, 里面是白色衬裙, 梳的是日本式的发型。同来的还有秘书宋霭龄。临别时在集益堂前的台阶处摄影留念。当时香山会馆是一个很优美的会馆,有假山、亭榭、水池、小石桥、什锦窗院墙等, 院内种有藤萝、桃树、牡丹花、梅花, 山石上爬满了爬山虎。据该院另一老住户何悦雅同志回忆:中山会馆还是辛亥革命后有志青年进行革命活动的场所, 广东青年会在这里办公, 后来还成立了中山少年学会。
  在湖南浏阳会馆里住过清末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 他的屋子自题为莽苍苍斋。有一副门联是他自己作的, 上联是家无儋石, 下联是气雄万夫。康有为见后, 认为锋芒太露, 劝他改作。于是他改上联为视尔梦梦, 天胡此醉,下联为于时处处, 人亦有言。袁世凯出卖了变法运动, 清兵在浏阳会馆逮捕了谭嗣同。
  湖广会馆是湖南、湖北两省的会馆,前清时凡京官宴会大都在此, 以联乡谊。民国初年孙中山来京将同盟会等五政团合并组织成国民党, 就是在湖广会馆开的会, 孙中山等5 千人出席, 孙中山还作了讲演。民国五年(1916 年)梁启超曾在此讲宪法纲领。黄兴在京期间, 也来此参加过活动。
  1919 年,毛泽东来京曾住在烂缦胡同的湖南湘乡会馆, 并在那里召开湖南各界驱逐张敬尧大会, 有1 千人参加。据张申府回忆,1917 年李大钊以亚细亚学会的名义, 在湖南会馆发表过演说,陈独秀、蔡元培等人出席会议。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林则徐,1813 年来到京师, 住在贾家胡同福建蒲阳会馆一个长方形的小四合院里。之后, 他又为筹建福州新馆而奔忙。
  安徽会馆曾是李鸿章为首的淮军集团的一个据点, 淮军集团当时与清廷贵族及其他派系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迫切要加强自己内部的团结, 以提高自己的政治、军事实力, 这就是安徽会馆创建的主要原因。安徽会馆馆舍的规模相当大, 有三大套院和一个花园, 套院里有专门悬挂写有皖籍中试者姓名匾额的文聚堂, 有祭祀朱熹和历代名臣的神楼,有戏楼( 现在还保存着), 还有碧玲珑馆、奎光阁、思敬堂、藤间吟屋等建筑。花园里有云烟收放亭、子山亭、假山、池水。会馆总面积达九千多平方米。
  明清时代北京规模最大、匾额最多的会馆, 当属位于绳匠胡同的安徽休宁会馆, 这里原是明代相国许维桢的宅第,屋宇宏敞, 廊房幽雅, 馆内的古藤和樱桃相传为许维桢手植, 现尚存有大学士汪由敦的手书石刻。
  安徽宣城会馆曾是清初诗人施愚山的故居。安徽歙县会馆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清代中国货币改革家王茂荫的故居。
  米市胡同安徽泾县会馆, 曾是1918年创刊的《每周评论》的编辑部, 由李大钊、陈独秀任编辑。张申府、胡适、周作人、高一涵、王光祈等经常为该刊撰稿。李大钊在会馆北屋的一间房子里经常工作到深夜。
  江西会馆里常常演戏, 张勋复辟时就是在江西会馆里唱戏庆祝的。俞平伯、吴梅、袁寒云等也曾在这里演出过昆曲。民国初年蔡锷、陈师曾等著名人士的追悼会是在江西会馆举行的。
  西单旧刑部街路北有奉天会馆, 原是清光绪年间奉天将军增祺的旧居, 后来送给军阀张作霖。张以各省在京均设有会馆, 独东三省没有, 乃将此房改建为奉天会馆, 后又改为东北同乡会。解放后, 原奉天会馆馆址改为西单剧场。
  四川叙府会馆是我党建党初期许多共产党人从事秘密活动的地方, 中共北京地委书记赵世炎烈士以及著名的孙炳文烈士, 都在这里住过。孙炳文和任锐同志就是在这里结的婚。朱德来京寻找共产党组织, 曾住在孙炳文家里。
  商业会馆也称行馆
  在北京四百多所会馆中, 大约有六十多所是由各地在京的工商业者或手工业工人创建的, 实际上就是一种行会、行帮组织, 当时也称为行馆。
  为了维护本身利益, 防止同业竞争, 排除异己, 工商业者和手工业者纷纷成立会馆、公所和公会。其中有明中叶山西人创建的颜料会馆, 明代浙东药材商创建的四明会馆, 明代徽州茶、漆商人创建的歙县会馆, 明代山西铜、铁、锡、炭、烟袋诸帮商人创建的潞安会馆, 清康熙绍兴银号商人建立的银号会馆( 即正乙祠), 清初浙江慈溪县成衣商人建立的成衣行会馆, 清雍正山西烟商建立的烟行会馆( 又名河东会馆), 清雍正山西布商建立的布商会馆( 又名晋翼会馆), 清乾隆福建纸商建立纸商会馆( 又名延邵会馆), 清乾隆玉器行商人建立玉行会馆( 又名长春会馆) 等等。
  解放初期, 由于一些原来把持会馆的人或南逃或隐蔽, 会馆形成没人管的状态, 房屋年久失修失养,圮坍倒坏者甚多。在使用上也极不合理, 人口少的占房多, 个别同乡甚至占用房屋私自高价出租。针对这种情况。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将会馆财产有步骤地过渡到全民所有, 从1949 年开始进行全面调查,1950 年颁布北京市各省市会馆管理暂行办法, 经过说服教育, 废除了旧的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吸收各阶层进步人士及住户中进步分子, 成立了统一的管理委员会。经过大量工作, 收缴和调整了房租, 以其所入, 统筹统支,对房屋作了必要的修理和养护, 并登记和检查了会馆财产。从1951 年起到1956 年止, 陆续将全部会馆移交北京市人民政府房管局管理。
  近年来国家重视文物古迹的保护,已将其中有价值的几所会馆, 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以供后人参观。

  附记
  在完成此稿的过程中, 承蒙李廷发、王克昌、刘安澜、孙兴亚、吴松泉等同志提供资料、大力协助, 在此谨致谢忱。


  老北京评书、京戏
  听京戏可算是老北京人的一种嗜好。从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进京,随着京剧艺术的发展, 北京出现了一大批有名的戏园子和票房。
  老北京人也爱听评书, 爱猜谜。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评书和猜谜曾流行了一个时期。
  戏 园
  叶龙章
  清朝管演戏的地方叫茶园, 后来一度称戏园,以后改称戏馆子。到民国又改称剧场、剧院、戏院。
  广和楼戏园 
  地址在前门外肉市街路东, 它是北京外城最早的一个戏园。这个地方原是明末盐务巨商姓查的一个花园。
  那时候前门大街还是土马路, 马路两边有好多摊贩,卖吃的、喝的、用的都有。姓查的为了凑热闹, 就把他的花园改成茶园, 以前都称它查园, 后又改名广和茶园, 设有几十张长桌和长板凳, 只卖清茶。乾隆年间, 因为前门大街的土马路改建为石条马路, 所以马路两边的浮商、摊贩也都纷纷盖起了铺面房, 这样一来, 整个广和茶园就被遮住。后来前
  门外商业日渐繁盛, 广和茶园的买卖也很兴隆。查姓人家为了多盈利, 扩大茶园面积, 加筑了一个小型戏台。开始是说评书, 演杂耍、八角鼓、莲花落。这些全在掌灯以后才开演, 白天仍旧是卖清茶。到光绪年间, 广和茶园重新修建,扩大了戏台和听戏的座位。能坐八九百人, 约请北京许多名伶、梆子班、二簧班、高腔班经常演唱。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八国联军侵略北京后, 查氏无心再经营广和茶园, 就卖给当时北京崇文门税关专办所独揽白薯税收的商人王善堂( 又称白薯王家) 经营。王善堂开始将广和茶园改名广和楼茶园, 后又改名广和楼戏园, 内部修建一新; 并在肉市街通往前门大街的一条小胡同( 叫小二条)西口临街处, 搭上一个牌楼, 是两根方木柱子, 高约一丈多, 两根柱子上面分别写着吉祥新戏、风雨勿阻; 正面有铁板刻花大聚宝盆, 上边写着广和楼三个大字, 下边写着富连成社四个字, 看上去很醒目。这小二条胡同长约50 米, 宽有3 米, 胡同东口, 斜对着广和楼大门。大门两旁, 左边是天泰轩二荤铺, 右边是天福堂饭店, 中间是宽约五米、长约五十米的一条大甬道。甬道最东边是个砖影壁墙, 墙的上端写着今天准演吉祥新戏八个大字, 下边陈列当天大轴子戏应用的小砌末( 今称道具)。例如, 今天要演大轴戏《艳阳楼》,就摆上石墩、石锁; 如果演《铁冠图》, 那就摆上几个竹马; 如果演《金钱豹》, 就摆上几个大镲等。戏园既不贴海报, 也不登戏名, 可是所有到这里听戏的人, 一看到砌末就能知道当天是演什么戏。从这座影壁墙右边往里去是个四方院, 东西两侧各有一座楼房, 上下均六间, 左边楼下是后台专用帐房, 右边的楼房是前台帐房和休息室。这个四方院的东端有一道砖墙, 墙的中央有个椭圆形大门, 大门往里三四米就是戏园子正中入门处。从这个椭圆门到戏台正门, 这里也是个小偏院, 宽约三米, 长十米多。由戏园大门往南是通往后台的夹道。戏园内分楼上楼下两层。楼下座位是长条桌子和长板凳, 都是竖向舞台放置, 看戏的人坐下后, 都要侧过身来看戏, 两廊散座全是大长板凳横放, 最后是大墙。楼上前排全是包厢, 后边是散座。戏台是坐东朝西, 四方形, 最前边有两根大台柱子, 柱子上挂有一副油漆对联, 上联是学君臣、学父子、学夫妇、学朋友, 汇千古忠孝节义, 重重演出, 漫道逢场作戏, 下联是或富贵、或贫贱、或喜怒、或哀乐, 将一时离合悲欢,细细看来, 管都拍案惊奇。还有横匾一块, 悬挂在通向后台的上下场门中间,上面写着盛世元音四个大字。据说这副对联是清朝咸丰年间二甲进士陆润庠撰写的。广和楼后台地势很宽敞, 北边有个大院, 上搭天棚, 南边是入门处,有木制栅栏。从院里往西就是后台的房屋。屋里南边正中设祖师爷佛龛, 佛龛系用檀香木雕刻成宫殿式, 高三尺、宽二尺, 内有圆形座椅, 坐着唐明皇塑像,头带九龙冠, 身穿杏黄龙袍, 足蹬黑缎厚底官靴, 两旁有全份銮驾。桌上有长明油灯、铜制香炉、烛扦, 早晚烧香两次。如遇到演老爷( 关公) 戏, 扮演人另行烧香, 并把青龙刀放置神前, 上挂黄纸钱焚烧, 以示尊敬。神桌右边是大衣箱,左边是二衣箱, 往北是盔头箱、三衣箱、靴包箱、把匣等。后台上场门旁边设有一个长方桌, 上面铺红毡子, 桌上放有水牌一个。水牌是硬木架, 牌上镶有几排象牙条, 上写当天戏码。桌子两边摆着四把椅子, 是社长( 富连成社) 和大管事的座位。坐在上场门这个地方, 是为了便于观察角色是否穿错戏衣、戴错盔头及扮相有没有错。后台南北大墙上, 悬挂着用宣纸墨笔书写、用樟木镜框装着的梨园规则和惩罚条例。民国三年(1914 年), 广和楼二次和富连成社订立长期演唱合同以后, 票价还是卖十六枚铜元一位( 那时铜元四百枚换银元一元)。民国八年(1919 年)加演夜戏, 楼上一律卖女座, 楼下一律卖男座,白天戏还是不卖女座; 到了民国二十年(1931 年)以后, 才开始男女合座。喜连成社科班从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就在广和茶园演戏, 演了近三年。那时梅兰芳、周信芳( 麒麟童) 也正在喜连成科班搭班学艺, 和老生王喜秀、雷喜福,旦角律喜云等同台演唱。民国三年(1914年)科班又返回广和楼演戏时, 已是富连成科班了。喜连成和富连成两次在广和楼演戏二十多年, 因此我对于广和楼的印象较深, 对它知道的也比较详细。解放后, 广和楼经政府扩建, 焕然一新,现已改名广和剧场了。
  阜成园 
  地址在北京阜成门外, 桥头路西。建于明末清初, 是北京最早的茶园之一。清朝咸丰末年(1861 年),由内廷升平署加以重修改建, 并修了方形戏台, 竖置长条桌凳, 被称为外城戏园之一。此戏园仅能容纳五百多人, 一切约角演戏和所有收支全由管理精忠庙事务的衙门直接处理, 不接待私人戏班演戏, 只约过徽、湖两班演员来京演唱。名角在阜成园演唱是由升平署指派的, 这是为了选拔演唱出色的伶人进宫演戏。每出戏、每个角儿, 都要经过升平署管事的太监过目挑选。在宫廷演唱,能得到皇上宠爱, 就会被赐给内廷供奉的职衔, 每月可以得到一定的钱粮待遇。据说在阜成园演过戏的名角有四大徽班的程长庚、张二奎、卢胜奎、徐小香、杨月楼、梅巧玲、时小福、余紫云、朱莲芬、刘赶三、杨鸣玉、谭鑫培、何桂山、叶中定、郝兰田、龙长胜、黄润甫。光绪年间, 刘鸿声、杨小楼、陈德霖、余玉琴、王瑶卿等也都在阜成园演唱过, 以后也被赐为内廷供奉。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 阜成园被焚毁, 到现在连个基迹也找不着了。
  广德楼戏园 
  地址在前门外大栅栏西口内路北。广德楼建于清光绪初年,它的内型和广和楼相仿, 戏台也是坐东朝西, 四方形, 台前有大明柱子子根, 台顶有天花板, 上下场门匾额是出将、入相。台下观众席也是长条桌子、长板凳。曾约过名伶程长庚、余紫云、梅巧玲、余三胜、汪桂芬等演唱。清光绪末年(1908 年), 喜连成社科班每天在广德楼演唱白天戏近二年。民国以后,喜连成班改名富连成社科班转入广和楼演唱, 广德楼戏园就由俞振庭的双庆社长长期演唱, 又由俞振庭创立之斌庆社科班, 如王少楼、李万春、俞步兰、俞华庭、俞赞庭等长期演唱。它也是北京最古老的戏园之一。解放后改名前门小剧场, 现在以演曲艺为主。
  三庆园
  地址在前门外大栅栏中间路南。它在清朝中叶就有了, 后由天津人骆九莲等集资改建。它的规格由于地势关系比广德楼小一些, 前后台以及台面布局大体和广德楼、广和楼一个样。能容观众八九百人。民国后也改为横排长条椅子。光绪末年(1908 年),名角如谭鑫培、路三宝、贾洪林、余玉琴等都在三庆园演过戏。民国以后,梆子班十三旦、李凤云等常去演唱, 后来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的重庆社和他所创办的荣春社科班, 也在三庆园演唱很长时间, 那时三庆园可谓盛极一时。由于三庆园的后台狭小, 演大型武戏不太适宜, 因此大型京戏班社都不去演唱, 以后仅有评戏班, 如芙蓉花等在那里演唱, 也曾兴旺一时。解放前夕, 三庆园因房屋失修一直停演, 改为某商店的仓库。
  天乐茶园 
  地址在前门外鲜鱼口街内路南, 后更名华乐园。兴建于光绪初年(1875 年), 规模不太大, 起初只卖清茶, 有时下午加演评书和杂耍等。民国初年由万子和、吴明泉等集资经营,加以改建, 台面成圆形, 观众席位改为单人座椅, 能容纳观众千余人, 改名为华乐戏院。曾约请北京和外埠名角如杨小楼、郝寿臣、高庆奎、尚小云、金少山、马连良、张君秋、叶盛章、味盛兰、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言菊朋等轮流在这里演唱。民国十九年(1930 年),富连成社科班一度在此演唱认错戏。民国二十五年(1936 年), 富连成社科班退出广和楼, 长期在这里演唱日、夜两场, 上座始终不衰。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因隔壁长春堂药铺失火, 延及华乐戏院, 戏院全部焚毁, 连同富连成社科班全部布景、戏衣一并烧毁。二年后重建, 戏院形式依旧。解放后这个戏院由政府赎买重修后改名大众剧场。
  平乐园 
  地址在崇文门外兴隆街中间。始建于清光绪初年(1875 年), 规模比天乐园小, 最早也是只卖清茶, 后加演评书、杂耍, 以后又演梆子、高腔和昆曲。民国初年京剧也经常在这里演出,如余玉琴、贾洪林、沈华轩等都在平乐园演唱过。后来因为戏园太小, 又因为地势偏僻, 各戏班都不愿去演唱。民国以后就自行关闭了。
  春仙茶园 
  地址在西单牌楼以南大街路西。它是清朝光绪初年修盖的。起初只卖清茶和说评书。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重新修建, 添筑戏台。四大徽班一度在这里演唱过。喜连成科班也在这里演过夜戏。由于茶园面积狭小, 只能演小型京戏, 容纳五六百观众, 所以北京的大戏班去那里的不多。袁世凯称帝以后, 市面不靖, 又兼南城一带修造了好几个较新的戏园, 春仙茶园的营业更加没落, 民国八年(1919 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