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莫里哀传-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莫里哀传     ?29?


    三、重返巴黎的一场轩然大波

    1658年10月24日,是莫里哀和他的剧团值得骄傲的日子。这一天他们将在卢浮宫面对国王和达官贵人做首次演出。虽然莫里哀一贯蔑视权贵,不屑于对达官贵人阿谀逢迎,但是当时的现实情况是,如果不能首先获得国王的认可,不要说在巴黎从事戏剧事业,即使在巴黎落脚都很困难。所以为了远大的戏剧目标,莫里哀和他的剧团常常不得不委曲求全。在给国王演出前,莫里哀首先得到了国王的弟弟菲利浦?奥尔良的支持,打出“国王御弟剧团”的旗号。而这次为国王的演出极其重要,可以说是立足巴黎的第一步。

    回到巴黎时,莫里哀36岁。他有健康的体魄和惊人的精力,这使他能够经得起流浪生活的劳顿和烦恼。他相信自己的才干和勇气,他大概不曾想到那些陷阱、圈套、诽谤、阴谋、无声的诅咒和诡计,有人将试图用这些手段来扼杀他的事业。

    这时的国王路易十四才19岁,尚未正式掌握国家大权,全国的实际统治者还是首相意大利人马萨林;但是,许多事实证明,路易十四确实是一个野心勃勃、莫里哀传     ?30?非常自负、希望所有的荣誉都归他一身的人物。后来他曾狂妄地说 :“朕即国家 ”,他的心腹仆从也称他为“太阳王”。他老早就以文学爱好者和保护者自居。正因为他是这样一个人物,为了取得他的欢心和支持,莫里哀和他的喜剧团表演了高乃依的著名悲剧《尼高梅得》。 这个剧本表面上是歌颂专制制度和贤明君主的,但是,它的实质在于揭露暴君罪行和赞扬人民起义。

    戏开演了。玛德隆不愧是一位名演员,德?布里小姐也讨人喜欢,玛尔吉扎小姐悦耳的嗓子和漂亮的腿也引起了观众的注意。莫里哀扮演亲王,演法朴素,令人惊讶,因为在皇家布尔高尼剧院,不是这样演法。在剧场后座,布尔高尼剧院的号称“伟大的演员们”冷眼旁观,他们议论着这些胆敢跑到巴黎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演戏的外省人,还竟然演出他们拿手的剧目,他们心里幸灾乐祸:这回莫里哀他们输定了。

    莫里哀和他的剧团不善于演出当时那种矫揉造作的悲剧,他们的戏剧风格与国王耳闻目熟的方式也迥然不同,因此,《尼高梅得》 的演出并没有引起路易十四和贵族老爷们的好感。

    悲剧演完之后,莫里哀又登上舞台。他用谦卑的语言对陛下表示感谢,感谢陛下原谅了他本人和剧团的缺点,他们在如此令人敬畏的观众面前只能瑟瑟发莫里哀传     ?31?抖。他对国王说他们想要娱悦世界上最伟大的国王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忘记了陛下驾前还有技艺高超的创新者,他们的表演不过是拙劣的模仿。不过,既然陛下能够忍受他们的乡土风味,他谦卑地请陛下“恩准他再演出一个小小的娱乐节目。正是这些小节目为他赢得了声誉,他正是用这些节目获得了外省人的欢心”。他的奉承使国王非常高兴。这些话说得极好,很有理智,很有分寸,措辞委婉。对那些“伟大的演员们”的吹捧也是巧妙的。即使两个剧团间早已料到的争斗已经开始激化,人们也无法指责是莫里哀首先挑起了敌对情绪。

    演员们开始表演莫里哀在外省流浪时编写的滑稽剧《多情的医生》, 莫里哀脱下《尼高梅得》戏中亲王的服装,摇身一变成了《多情的医生》的主角。这个小型闹剧的内容非常有趣,而且演技也十分卓越。莫里哀是那么滑稽,以至于奥尔良亲王第一个笑了,接着,太后、老红衣主教,最后连国王自己都笑了。所有的观众都鼓掌。《多情的医生》 终场时被一片喝彩声所淹没,卢浮宫剧场似乎都被震动了。布尔高尼剧院的演员这才感到恐惧,意识到他们的半壁江山注定要失去了,他们心里又敬又怕,骂道 :“从外省给我们带来了魔鬼!”

    演出获得了成功 ,《多情的医生》深受国王路易莫里哀传     ?32?十四的喜爱,下令要莫里哀的剧团留在巴黎演出,每年发给他们年俸1500里佛尔,并把王宫的小布尔朋剧院拨给他们使用。在这个剧院里,他们和意大利喜剧团轮流演出。

    莫里哀的剧团赢得了宫廷的欢心。为了生活,莫里哀现在必须讨得城市居民的好感。当时有三个剧团在巴黎演出:意大利剧团、马雷剧团和布尔高尼剧团。莫里哀不担心意大利剧团,大部分巴黎人听不懂他们演出的语言,他们的演出剧目均是只写出梗概的戏,运用各种各样的滑稽动作,这些戏无法和真正的喜剧竞争。莫里哀返回巴黎八九个月后,他们就放弃了阵地,回意大利去了。马雷剧团碰到了不少好运气,曾演出著名悲剧《熙德》; 1656年,托马斯?高乃依把剧本《蒂莫克拉特》交给了这个剧团,这个戏可以说是17世纪获得最大成功的戏,不过,该剧团最著名的悲剧演员蒙多里于1637年退休后,这个剧团的不稳定就开始了。1658年,该剧团遭受了极其严重的危机,眼看就要瓦解了。

    第三家剧团比较稳定,颇受尊敬和欢迎,这就是布尔高尼剧团。只有该剧团独自占有“王家剧团”的称号,也只有该剧团有权用大红海报预告节目。当人们谈到戏剧时,倘若没有特别说明,指的就是这个剧团。最知名的剧作家把自己的剧本交给这个剧团上演,莫里哀传     ?33?观众只迷信这个剧团。

    莫里哀也演悲剧,他想同布尔高尼剧团的剧目争个高低,因此,莫里哀决心一鸣惊人。

    在1658年,书籍价高而又稀少,当时还没有报纸,新闻靠口头传播,谁也不大清楚当时发生着什么事,也不能肯定将要发生什么事。戏院则是可以在同一时间向大量的人介绍各种思想的唯一场所。今天的人们是很难想像当时的剧作家和演员们的影响和势力的。莫里哀和他的剧团这时已是名声在外了,所以巴黎市民群情如潮,一起拥挤到小布尔朋剧院。人人都想亲自证实,这个新来的人——莫里哀究竟是何许人也。

    观众是前来看《多情的医生》这样的喜剧的,可是莫里哀最初在小布尔朋剧院上演的节目却不是喜剧,而是高乃依的几部悲剧,因而演出效果平平,观众骚动起来,终于有一个脾气暴躁的巴黎人,向扮演悲剧的莫里哀头上扔了一个烂苹果。这个粗野大胆的举动使得莫里哀深受刺激,于是他宣布演出喜剧《冒失鬼》。局面顿时改观,演出获得了圆满的成功。此后,莫里哀接连上演了几部喜剧,更加吸引来了成群结队的巴黎市民,这不但给莫里哀和剧团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而且使得莫里哀的名声轰动了巴黎。

    演出的成功打消了莫里哀原先的顾虑,他发现巴莫里哀传     ?34?黎市民并不是都喜欢那些古板僵硬,过分讲究豪华奢侈场面的悲剧,针砭现实和恶劣习俗的喜剧更有生命力,这就坚定了他在巴黎从事喜剧创作和演出的决心。而且这时莫里哀也在调整自己的创作风格。在外省,民间闹剧和意大利即兴喜剧大受欢迎,但是都城的风气却大不相同。17世纪初期以来,随着专制王权的巩固和兴盛,古典主义文学流派逐渐取得文坛的统治地位。这种文学流派在政治上拥护王权,在作品中宣传个人服从国家,歌颂王权的积极意义;在艺术上,主张师法古代希腊罗马的文艺作品,把它们当作永恒的楷模;在戏剧创作上,主张用诗体写作,应该遵守“三一律 ”,即一出戏只能写一个情节,情节要发生在一个地点,二十四小时之内,这就是所谓的时间、地点、动作的三个整一。这种严格的规律与莫里哀所熟悉的民间闹剧和意大利戏剧那种自由粗犷的风格是根本不同的。莫里哀既然要使自己的戏剧创作在政治上适应王权的需要,在艺术上,就不得不有一个改变,逐渐接受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但是,尽管莫里哀在艺术风格上有所妥协,但他一贯的嘲讽世事病态及贵族、教会和资产者丑态的思想锋芒并未收敛起来,他现在又开始冷面观察离开13年之后的巴黎社会,酝酿回到巴黎后的第一部作品。事实证明,莫里哀的第一部作品实际上是向巴黎看似平静的社会里投掷了一莫里哀传     ?35?枚炸弹,首先炸翻的是他所憎恶的贵族上流社会。

    当时的巴黎有一位附庸风雅的德?朗布耶夫人,她开设了一个名叫“天兰色”的沙龙,那里聚集着巴黎所谓最有才学的人,诸如:膝头绣着花边的可爱的侯爵夫人和小姐们,爱说俏皮话的傍晚清客,剧院首次演出的观众,客串作诗人的庇护者以及专写献给女子的爱情短诗和温柔缠绵的十四行诗的作者们。来朗布耶家作客的女士们,一见面就亲吻,互相称呼“我亲爱的女才子 ”,这很快成了一种时髦风气。“ 女才子”这个词很讨巴黎人的喜欢。沙龙里侯爵的千斤们想把话说得比资产者的小姐更高雅些,于是大家说话过于考究,叫东西,不是原来的名称,说感受,不是朴实的语言,衣服变长了,帽子上的羽毛竟能扫地。女才子们照脸的普通镜子,在她们的语言里变成了“娴雅的顾问 ”,把椅子叫做“谈话的舒适 ”,把跳舞叫做“赋予我们脚步的灵魂”。 当夫人听见侯爵一句恭维时,便回答 :“侯爵,请您把殷勤的柴棒添加在友谊的壁炉里。” 莫里哀痛感巴黎社会的这种迂腐无聊的气息,就想用一出喜剧来表现他同时代这些男男女女丑态百出的本相。

    1659年11月18日,莫里哀演出了他来巴黎的第一部作品——《可笑的女才子》。 这出戏的情节毫不避讳就发生在巴黎,主要人物是两个外省来首莫里哀传     ?36?都的资产阶级女子——玛德隆和她的堂妹卡多丝。她俩曾经读了许多贵族作家的作品,崇拜贵族社会那种咬文嚼字、故作风雅的风气。有两个青年向她们求爱,由于不懂风雅而遭拒绝。这两个青年决定进行报复,让他们的两个仆人冒充贵人去拜访玛德隆姐妹。仆人们模仿贵族沙龙的习气,与她们大讲风雅,对她们大加奉承。这两个女子正得意非凡,忘乎所以,青年赶来揭穿真相,将仆人痛打一顿。姐妹俩羞愧得无地自容。

    当晚演出时,喜剧一开场,池座里的下层观众便怀着极大的兴致屏息凝神地观看。演到第五场时,坐在包厢里的太太小姐们瞪大了眼睛。到了第八场时,那些侯爵夫人便惊慌不安起来,按照当时的习俗,她们都坐在戏台的两侧。这是描写当今巴黎习俗风尚的闹剧,而这些习俗的享有者和风尚的创造者正坐在包厢和戏台上。池座观众不住地哄堂大笑,用手指点着她们。这些观众认出了沙龙的老爷太太们,她们被昔日的室内陈设商当着诚实的公众,弄得名誉扫地。池座观众的哄笑声一直延续到剧终。巴黎的普通市民大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快活过。

    莫里哀演戏当中,从假面具的眼孔里定睛凝视观众的时候,他看见包厢里坐着“尊敬”的朗布耶夫人。所有的人都发觉,这位以往令人尊敬、举止高雅的老莫里哀传     ?37?太太已恨得咬牙切齿、 脸色铁青。 显然,莫里哀的“祸”是惹定了。

    整个宫廷和全巴黎市涌向小布尔朋剧院去嘲笑那些女才子,以及那些身佩长剑,帽插长羽,衣服过长的贵族。以下几句诗一直唱到卢浮宫的院子里:

    噢,噢!乘我不小心,

    当我不怀恶意瞧着您时,

    一只眼睛偷偷夺走我的心。

    捉贼!捉贼!捉贼!捉贼!捉贼!

    这么多废话只不过是想说明一个男子对一个漂亮女人一见钟情罢了。

    一些观众喊道 :“好啊,莫里哀!这才是真正的喜剧!” 真正的喜剧,就是表现大家所熟悉的人物的丑态,同时也表现了各个时代人的丑态。一位老人俯身向另一位说 :“我们曾经爱过女才子,不过请相信我,我们应当烧毁现在我们所爱过的东西,而去爱那些以前所烧毁的东西!” 还有一个人写道 :“我们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观众去看一出戏。至于我,我花了十个苏看戏,而换来的笑值十个里佛尔。” 那些真正的“女才子”也花了钱,并且鼓掌,为得是让别人相信,她们并不是可笑的女才子。但是她们没有笑,那些可笑的侯爵没有笑。布尔高尼剧院的演员们眼看着自己的观众日益减少,他们也没有笑。无人接受其莫里哀传     ?38?作品的剧作家也没有笑……莫里哀伤害了这些人的利益和自尊心。这是永远得不到宽恕的。

    莫里哀这部讽刺喜剧刺痛了那些贵妇人和贵族老爷的心,以致他们竟找出一个有势力的头面人物来下令禁演。第二天,莫里哀就收到巴黎行政当局的正式通知,他的《可笑的女才子》被禁演。但是,巧于斗争和精于斗争策略的莫里哀得到了国王路易十四的庇护,两周之后稍作修改,就再次公演了。演出时,由于观众太多,票价翻了两倍,仍是人流如潮。

    半年之后,莫里哀又上演了自己的独幕诗剧《斯卡纳赖尔》。 剧中塑造了一个嫉妒者的形象,这个形象把资产者性格的可笑和丑陋暴露在观众面前。主人公斯卡纳赖尔是“一个疑心自己是王八的人”。 他想杀死他想像中的奸夫,但又害怕 :“被人家一剑戳穿了他的大肚子”。 经过反复的考虑和思想斗争,最后还是觉得“做乌龟还比做冤鬼上算些”。 在演出时,一个资产者大肆喧哗,当众声明,喜剧里的斯卡纳赖尔写的就是他,他暴跳如雷、指天画地,威胁要去警察局控告,说莫里哀揭发了正直人的家庭生活的隐私。这当然是个误会,莫里哀在创作《斯卡纳赖尔》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某一个具体的资产者个人,他在舞台上描写的不过是爱吃醋的人和贪婪的私有者的一般典型而已。这部喜剧受到了观众的欢迎,更得到了路莫里哀传     ?39?易十四的赞赏。

    自然,莫里哀的成功和禁演《可笑的女才子》的阴谋的失败,都引起了那些贵族的刻骨仇恨。他们除了对莫里哀造谣中伤外,还勾结王宫建筑师利用路易十四不在巴黎的机会,以需要拆下小布尔朋剧院的材料来建筑卢浮宫的廊柱为借口,把莫里哀的剧团赶到了街头。但是,有着丰富斗争经验的莫里哀,充分利用了法王的权威。在路易十四的帮助下,他反而得到了王宫里的戏院大厅作为演出地点,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

    莫要哀的剧场被拆除之后,马雷剧团和布尔高尼剧团就想诱使莫里哀的一些最佳演员离开他。有人记录下这一段经过,写道 :“面临着所有这些风风雨雨的剧团还要防止产生分裂,布尔高尼剧团和马雷剧团的演员们企图在莫里哀的剧团中制造分裂,这些人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以便把他们吸引到各自的剧团中去。但是,莫里哀剧团是稳固的:所有的演员都热爱他们的领导莫里哀先生,除了他的功劳和非凡的才能之外,他为人诚恳、热情,因此他们向他保证心甘情愿地与他同舟共济,永远也不离开他,不论有人向他们提出什么建议,不论他们在别处能得到什么好处,都是如此。”莫里哀作为一个人,具有诗人的气质。“他被人看成是文质彬彬的规矩人,决不炫耀他的才华和他的莫里哀传     ?40?信用,他总是适应合作伙伴的脾气,他心地高尚,胸怀豁达,总之,他具有并显示出一位无懈可击的正人君子的全部品质。” 莫里哀是个热心肠的人,这是大家公认的。对朋友和演员们,他总是有求必应。他为在他父亲那里当学徒的一个孤儿支付了六年的费用。他对那些流浪者、没有固定职业的人非常随和慷慨。

    1661年和1662年,莫里哀剧团先后演出了他的《丈夫学堂》和《太太学堂》。 这两部喜剧标志着莫里哀的创作上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开始对爱情、婚姻、教育等社会问题进行探讨。《丈夫学堂》 的主人公斯卡纳赖尔虽与《斯卡纳赖尔》一剧的主人公同名,却并不是同一类人物。这是一个夫权主义者的形象,他收养了一个孤女伊莎比萝,整天把她关在家里,不许她与人接触,希望把她培养成一个绝对服从自己的妻子。但是,伊莎比萝还是和青年瓦赖尔发生了爱情。伊莎比萝巧妙地利用斯卡纳赖尔的嫉妒,让他当了传递爱情的使者,终于逃出了家门。斯卡纳赖尔想破坏他们的爱情却无意间成全了他们的婚姻。剧中另一个男主角亚里士德是斯卡纳赖尔的朋友,他收养了伊莎比萝的妹妹丽安诺。他不同意斯卡纳赖尔的专制作风,认为妇女能够爱护自己的美德,应该尊重她们的天性。结果丽安诺成了他忠实贤慧的好妻子。

    17世纪的法国,封建道德、封建习俗还禁锢着莫里哀传     ?41?人们的思想,在家庭中,妇女毫无地位,丈夫具有绝对的权威,子女的婚姻也由家长包办而不能自主。封建习俗还得到教会的保护,把这种陋习蒙上神圣的外衣,成为套在妇女身上的精神枷锁。莫里哀从求学时代起就接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和17世纪进步哲学家的思想影响。他主张遵循自然,顺乎天性,赞成个人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封建思想的束缚。在婚姻、家庭问题上也反对封建习俗。《丈夫学堂》 以对比的手法提出了两种对立的观点描写了两种相反的结果。斯卡纳赖尔按封建旧思想行事,坚持夫权思想,违反了人的天性,结果适得其反,本人成了众矢之的。亚里士德尊重人,信任人,是一个人道主义思想的拥护者。他说 :“门闩和铁栅栏,以及其他一切提防,都不能养成妇女或少女的美德,只有名誉心可以使她们束身自爱。” 这样的原则最后取得了胜利。

    《太太学堂》与《丈夫学堂》的主题基本相同,但是不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太太学堂》 都显得更加成熟和完美。《太太学堂》 是一部五幕诗体喜剧,主角是一个资产者叫阿诺夫。他希望自己的妻子是一个百依百顺、愚昧无知的女子。为此,他买了一个四岁的女孩子阿妮斯,把她关进修道院,相信那里的教育能够培养出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